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是农业的底盘。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将农业绿色发展列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 文件关于农业绿色发展列了13个方面工作,大体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例如,投入品减量、污染耕地治理和安全利用、长江十年禁渔等,既是中央念兹在兹的大事要事,也是需要久久为功的系统工作。第二类是打基础、摸家底的工作。例如,建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监测制度,主要针对农业生态环境状况底数不清、家底不明、责任不实的情况。第三类是应对近年来显现的新情况。例如,外来物种导致局部区域生物多样性骤降等,专门部署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防治。第四类是久议不决需要有结果的工作。例如,出台生态保护补偿条例。 围绕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要重点干好四件事:增供给、抓禁渔、治面源、促循环。 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城乡居民对农产品需求正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进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强化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及达标合格农产品认证和管理,不断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加强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建立健全可追溯体系,实现农产品源头追溯、流向跟踪及信息存储等目标。通过产管并举、产销联动,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品质,逐步形成产能稳固、品种多元、优质安全的绿色农产品供给体系。 抓好长江十年禁渔。长江十年禁渔是党中央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要决策,是扭转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枯竭的关键之举。自2020年起实施长江禁渔以来,渔民退捕安置工作基本完成,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工作是巩固拓展渔民退捕安置保障成果以及强化非法捕捞执法监管。禁渔工作涉及长江沿线近30万退捕渔民的生产生活,要密切关注退捕渔民的生计情况,持续帮扶救助,防止返贫。全面提升渔政执法监管能力,加强长江禁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对违法高发区域、高发时段及违法类型等开展智能分析。推进全流域、全时期常态化执法监管,在重点区域、重点时节组织好联合执法,切实改善长江流域水生生态环境。 集成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确保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治理农业面源污染还处在治存量、遏增量的关口,正是吃劲的时候。要保持战略定力,着眼农业生产全过程,统筹各方面资源要素投入,以县域为单元整建制推进,特别是以长江、黄河流域为重点,集成一批技术和治理模式,系统解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同步打好农业环境污染治理的攻坚战和持久战。要立足当下,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为重点,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打好农业污染治理攻坚战;要着眼长远,完善农业污染监测体系,摸清家底,发扬钉钉子精神,破解农业资源环境的体制机制藩篱,打好农业绿色变革持久战。 促进种养循环。资源环境约束是建设农业强国的突出瓶颈。如果说种养分离是造成农业污染的根本性原因,那么重构种养循环体系就是农业绿色发展的终极药方。要聚焦畜禽粪污、病死畜禽、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以就地消纳、循环利用为主线,构建农户自循环、产业间循环、社会大循环的多级种养循环体系。推广应用“猪—沼—果(菜、茶)”“稻鱼(虾、蟹)共生”等生态种养模式,促进农户内部小循环;健全社会化服务组织、强化粪肥施用等基础设施,促进种养产业中循环;推动绿色加工物流、废弃物回收利用等产业链集成发展,促进社会层面大循环,加快构建小中大循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种养循环体系,促进农业废弃物由“治”向“用”转变。(金书秦 作者系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可持续发展研究室主任) |
上一篇: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齐心合力共建质量强国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