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南京2月15日电(记者朱程)随着节后各地加快返岗复工步伐,春季招工市场又开始活跃。近日,记者在制造业大省江苏采访发现,今年招工市场呈现出冷热不均特征:研发、销售等类型人才短缺,一线操作工出现过剩;服务业用工需求增加,制造业用工减少。企业用人成本也呈现出涨跌互现情况。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当前“谨慎”成为企业和求职者的共同关键词,预测今年弹性用工需求增多,地区抢人更加激烈。 元宵节过后,各地复工复产明显进入快车道。苏州人社局于2月8日(元宵节后三天)对全市160家重点企业开展了第四期返岗率调查显示,被调查企业开工率为100%,开工企业返岗率为96.95%。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以制造业著称的常州。截至2月6日,647家企业已恢复正常生产经营,企业外来务工人员实际返岗13.85万人,占春节返乡员工总数的96.52%。其中,220家企业的外来务工人员返岗率达到100%,189家企业达到90%以上。 “在手订单充足,生产排到了二季度。”在无锡市滨湖区,江苏巨量光电科技公司负责人施春光说,车间正开足马力生产。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动力电池、新能源、餐饮等行业的用工需求较为明显,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等行业的用工需求则较弱。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多地复工达产行动迅速,但从劳动力市场看则呈现出缺工和过剩并存特征。 江苏优仕达人才服务公司总经理蔡军表示,近年来,企业对研发领域的人才需求较为旺盛,对财务、人事等辅助型人才的需求较为一般。“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新能源汽车企业不仅仅是和竞争对手抢人才,还向一些传统汽车甚至非直接相关领域行业抢人才。” 在普工领域则出现过剩现象。“不同于往年年初六后迎来一波招工小高峰,正月十五后再迎来一波大高峰,今年到正月十五,企业用工需求已大多被提前满足。”常州科瑞尔服务外包集团项目部经理周文才表示,普工市场已经出现供大于求现象,致使工价下降。“以前一个工人的时薪在20元以上,现在掉了至少十分之一。” 由于个别地区劳动力出现供大于求后,一些企业在招工时也提高了诸如年龄、专业技能等门槛。有企业负责人表示,此前进厂务工的多为四、五十岁年龄段群体,但今年多了好多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企业当然希望看到新鲜血液。”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谨慎”成为许多求职者、企业负责人嘴里的高频词。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之所以今年用工市场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部分行业企业订单不足,用工需求下降。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全球高通胀等因素影响,国内外向型企业承压前行,而国内则受疫情因素影响,投资、消费增长乏力。不少企业在手订单减少,开工率下降。“过去这时候,电子厂一招就是上千号人,但现在好多企业已经停止招工。”周文才说。阿科力董事长朱学军告诉记者,当前许多产业链被大公司占据了一头一尾,夹在当中的中小企业利润被挤压,对扩产招工更加谨慎。 二是部分企业因上市需要,减少劳务派遣用工需求。多家企业负责人表示,公司为了对照上市相关要求,均在减少劳务派遣用工。某新三板上市光伏企业负责人说,公司目前劳务派遣工达到50%,为了转到主板上市,正考虑优化占比,但光伏行业市场用工成本今年已上涨10%,想要增加正式工比例压力颇大。 三是部分求职者担忧找工作的机会成本,选择留在原单位继续工作。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与失业保险处(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处)处长徐洁茹告诉记者,疫情以来,企业和求职者心态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企业担忧受疫情影响工人难招,不会轻易辞退工人,求职者则担忧工作不好找,也不像过去那样频繁跳槽。“今年发现,许多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在原有线下面试基础上又增加了线上面试环节,主要原因是人才、企业双方都想减少不确定性。”蔡军说。 多位受访企业家预测,今年用工市场整体上将呈现明显的弹性招工特征,企业会根据市场复苏节奏来调整招工节奏,工资上涨趋势有所放缓。同时,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求职者对生活配套设施的重视度日益提升,且普遍愿意向一、二线城市集聚,地区间人才争夺或将更加激烈。 |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