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动深圳高质量发展中,文化建设是关键一环。截至目前,今年深圳两会上,市政协委员已提交提案中有48件与文化建设相关。委员们的提案内容直击深圳文化建设热点与痛点,不仅着眼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善于捕捉新兴业态,为推动深圳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发出“强声量”。 回望眼,文化之根亟需厚植延续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国曲艺源远流长,从文字出现前的民间口头文学,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相声小品,曲艺艺术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师傅带徒弟、口传心授的单一模式使其面临传承困境。市政协委员、深圳市阳光曲艺团团长赵梓琳关注到这一问题,提议在深圳选取试点高等院校,设置曲艺相关专业和课程,推进在高等教育模式下培育新时代曲艺新人。 在文化传承中,人才始终是关键词。市政协委员臧馨调研了解到,截至2021年12月,深圳纳入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非遗项目有214项,全市各级非遗展示传承场所39处,非遗传承工作中目前存在专业人才匮乏、品牌意识缺乏等不足。她提出,深圳应该重视非遗区域品牌建设,同时利用深圳创新和设计的优势,打造新国潮品牌,扶持和鼓励非遗传承人或手艺人做好个人品牌。 看现在,多出文艺精品提振城市精神 “多出精品,是我们今年的重点任务。”在政协分组讨论第十四组会议中,市政协委员、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梁宇语句坚定。第十四组汇聚了众多“文艺深军”,既有擅长音乐、舞蹈的艺术家,也有深圳美术馆、艺术馆的负责人。本土文艺作品是展现城市文化气质,传递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进一步推动深圳举办更多高品质艺术赛事,持续激发艺术家创作活力,是在场文艺界别政协委员的殷切期盼。委员们在讨论会上透露,近期已经着手创作文艺作品,将立足时代精神,以更加贴近百姓的姿态,打造深圳文艺精品。 文艺精品不仅要“叫得响”,还要“传得广”。文化艺术交流是繁荣文艺事业的重要方式,不仅能够塑造本土文化自信,也能使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的谱系中持续在场。市政协委员赵家春建议,深圳应多支持基层和民间的跨境文艺交流,组织涉外文艺工作注意事项的政策宣讲会,在申报流程上进行科学简化,激发双边交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深圳和港澳以及国际文化的深入交流。 展未来,新业态呼唤时代“弄潮儿” 伴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文化与科技走向交融共生,文化产业新兴业态层出不穷。如何把握时代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文化、科技与创意结合所迸发的产业力量和艺术感染力,是深圳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答题”。 市政协委员叶前指出,在全球的科技版图上,深圳已占据有影响力的一席之地,但其文化定位尚不明确,有必要为科技的深圳插上文化的翅膀,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全球文化辨识度。“深圳集聚了不少来自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科技创客,可以把科技文化作为主打,举办‘全球科技艺术节’,打造全球最具吸引力的科技发烧友城市。此外,动漫是当今世界年轻群体的通行沟通语言,既跨越国界,又与科技高度结合,是科技+文化的又一最佳载体,且各种衍生品丰富,可持续开发。”叶前说。 作为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的热点,元宇宙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业态。民建深圳市委员会建议,要积极引进和培育数字藏品发行制作企业,推动数字藏品开发,完善数字藏品的确权、交易、保存等环节,并通过“元宇宙+时尚产业”“元宇宙+文创产品”“元宇宙+文旅消费”等模式,推动服装、家具等时尚产业引入元宇宙进行全方位展示,解锁科技与时尚融合之美,将深圳打造为全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先行区。 文化创新是文化产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动力支点。不久前,第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时装节发布的全球时尚城市指数,深圳排名全球时尚之都第四名,时尚影响力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攀升。作为深圳“20+8”的重点产业集群之一,现代时尚产业呈蓬勃发展之势。民盟深圳市委会瞄准这一发展机遇,建议深入链接文化产业和时尚产业,强化教育、秀场、活动等产业基础设施供给,打造完整产业生态圈,融入数字技术,建设深圳自主时尚品牌梯队。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国际时尚教育资源和人才,打造中国第一个“国际时尚产业研修园区 ”,全面建设具有国际风范、文化活力的时尚之城。 |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