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老人“新国标”发布,快来看看是不是国家认证的“健康老人”
2022-12-10 14:52:25
来源:
什么样的老人才算是健康的?只是身体没病没灾吗? 健康老人“新国标”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中国健康老年人标准》,明确定义健康老年人是指60周岁及以上,生活自理或基本自理的老年人,躯体、心理、社会三方面都趋于相互协调与和谐状态。 《标准》提出了健康老人的9大要求,分别是: 生活自理或基本自理; 重要脏器的增龄性改变未导致明显的功能异常; 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控制在与其年龄相适应的范围内; 营养状况良好; 认知功能基本正常; 乐观积极,自我满意; 具有一定的健康素养,保持良好生活方式; 积极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 社会适应能力良好。 9大标准,重新定义健康 这里的健康,并非狭义的、生理学上的绝对健康,而是一种总体和谐的平衡。和往期标准相比,传达了积极的生活理念:对于老年人来说,基础疾病是难免的,但只要保持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也是一种健康状态。 除了身体,心理和社交能力也被纳入进考量范围里,这让新标准更加适老化,也更具有现实意义。 生活自理或基本自理 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53亿,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约4200万人。失去自理能力绝对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不仅让老人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缩短寿命,还会给儿女带来极大负担。 应对 绝大部分老人失能,都是因为疾病和意外所致。这需要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做起,坚持运动、保持营养均衡、控制基础疾病。 除此以外,还要谨防跌倒这个老年人杀手,维护好骨骼健康,及时移除周边的不安全因素。 重要脏器的增龄性改变未导致明显的功能异常 身体老化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但只要重要脏器的功能没有出现异常,都可以被视为健康。 应对 器官维持着生命,当人老的时候,更不能去挥霍透支它们。比不上小年轻,已经脆弱的器官更需要小心翼翼的呵护。 同时,机能下降是正常状态,对于老花眼、耳背、弯腰驼背这样改变,也不用过于紧张,放平心态坦然接受。 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控制在与其年龄相适应的范围内 和旧标准相比,这是新标改动最大的一条。中国有3.5亿的三高人群,“多病共存”听上去很可怕,却是广大老年人的现实。我们无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可以把基础疾病控制好,就像把猛兽关进笼子,不让它对健康造成巨大危害。 应对 19年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里,明确提出了“以治疗为中心转换为以健康为中心”。早期预防比后期治疗更加重要,老年人要重视基础疾病,提早控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营养状况良好 营养是身体的燃油。缺少营养会造成骨骼流失、肌肉无力、心肌受损的诸多症状,而营养过剩又会引发脂肪肝、心脑血管疾病等。 应对 三餐定时定量,晚饭不能过饱。少吃油腻肥甘食物,多吃新鲜果蔬和优质蛋白质,保持营养均衡。部分老人过于节俭,饮食太清淡,需要加强营养的摄入,莫要因为节省拖垮了身体。营养不良的人群可以遵照医嘱服用营养补充剂。 认知功能基本正常 思想倦怠比身体疲惫更可怕。认知功能对维持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因衰老带来的感知觉减退、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只要不影响日常独立生活能力,不给家庭和社会增加负担,可视为认知功能基本正常。 如果是疾病引起的认知退化,如心脑血管疾病,则需药物治疗、康复训练以及有效的护理。 应对 保证充足的睡眠,多吃些鱼肉、绿叶蔬等,保护好大脑。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建议老年人都培养一个休闲爱好,适当进行益智类活动,保持思维活跃。 乐观积极,自我满意 乐观积极的情绪对于身体健康有重大意义。老年人容易多愁善感,封闭自我,这些心理上的障碍,反过来又会影响个人体能,降低抗病能力,形成恶性循环。 应对 改善精神状态,克服自卑、消极等负面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享受当下。 具有一定的健康素养,保持良好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健康的最大影响因素。慢病都是有迹可循的,需要长时间积累才会形成。偏偏很多老人缺少健康意识,维持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疾病发生。 应对 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加强健康知识储备,遵听医嘱,对自己的身体多多上心。 积极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 晚年自信主要来源于“我能”“我想要”以及“我被需要”。当一个人的生活重心变得狭窄,便极易失去情绪主导权,从而逐渐自我封闭,造成精神抑郁。 应对 拥有生活支配权,做力所能及的体力活,独立完成衣食住行,帮助家庭减轻负担等行为会让老年人看到自我价值。充分发挥个性和特点,不但有利于也更易获得心情愉悦、身体健康的美好晚年。 社会适应能力良好 很多老人会有和社会脱节的感觉,面对陌生的新事物,很难适应。这不光影响生活,也会滋生出自卑、恐慌、厌世的情绪,对健康不利。 应对 老年朋友应保持一定的社会交往,培养个人爱好,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兴趣小组等,拓宽自己的人际圈。尝试独立办理证件、呼叫网约车、学习网购,跟上时代脚步。愿意接触新鲜事物,是老年人获得成就感的开始。 |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