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脚步已越走越远,立春已过,万物即将复苏,大家也收心回归工作岗位忙于开工复工。一年之计在于春,如何“满血复活”? 大家都希望能如何轻松、健康地上阵,但立春过后,由寒转暖,早晚温差大,其实比较容易生病。“早睡早起,睡前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清淡饮食,适当运动。”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安医大一附院北区消化内科主任唐敏建议,先克服长假带来的失衡状态,减盐减糖健康饮食,此外,立春后是疾病多发的季节,慢性疾病患者和敏感人群需注意调养预防、防病保健。 早睡早起 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 很多年轻人早已结束春节假期回归职场,但发现工作效率很低,久久不能进入状态,心情烦躁、精力难以集中、萎靡不振、无精打采,甚至身心乏力,并有头疼、疲劳、胃口不佳、失眠、犯困等种种不适,有的甚至还伴有抑郁、失落、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反应,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节日综合征”。 “假日期间娱乐过度,身体没有充分休息的时间,人体生物钟被打乱,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进入正常生活状态时,生物钟调节不过来,松弛下来的‘弦’一时适应不了紧张繁忙的工作,因而产生种种症状。”唐敏介绍,这是因为生理和心理的平衡被打破,进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常言说“早睡早起身体好”。唐敏建议,补充睡眠、睡前泡脚。“合理安排起居,让自己的生活有规律,尤其是老年人,肌体调节功能减退,更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据其介绍,睡前用热水洗脚,按摩脚心足趾对疏通经络、调整脏腑、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有重要医疗效能,尤其是对神经衰弱、失眠、头痛等症均有疗效或辅助治疗作用。 清理肠胃也很重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也不要吃得过于油腻,以免对肠胃造成更大的负担。定时饮食,多喝茶、多吃水果,多吃新鲜的绿叶蔬菜等“清火”食品,还可适当吃一些健胃消食片或山楂片,尽量吃清淡一点的饭菜,让已经“不堪重负”的胃肠得到休息。 针对有些人群口干舌燥、食欲不振、情绪急躁等,唐敏建议,调整好情绪,保持心情舒畅,不急不躁,让“内火”慢慢降下来,近期尽量不去参加聚会等容易让人兴奋的活动。 节后胖三斤 “健康三减”来帮您 每逢佳节胖三斤,假期几天完全放松,很多人发现自己“沉重”了,状态也不好。“注意‘三减’,调节饮食习惯,会让你尽快轻松起来。”唐敏介绍,不仅是成人,孩子也应该从小培养清淡不油腻的饮食习惯。 “三减”是指减盐、减油、减糖,究竟怎样才能让我们在生活中减少油盐糖的摄入呢? 唐敏提醒,成年人每日盐摄入不超过5克。生活中要注意“隐形盐”,如调味料里的鸡精、酱油、蚝油,包括酱类,都是含有盐分的,要减少摄入;烹饪的时候,要后放盐,在快出锅时撒上盐,这样口感既好,又能控制盐分的摄入量。 每人每日摄入不超过30克的食用油,相当于三小勺的油。“家庭建议使用带刻度的控油壶,定量用油、总量控制。”唐敏介绍,还可多用蒸煮炖烩等烹饪方式,少用煎炸,减少油的使用。 “减糖是指减少添加糖摄入,不包括天然水果中的糖和主食中的天然碳水化合物。”唐敏介绍,成年人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住25克以下。在生活中,可以选择低糖或无糖的食物和饮料,减少糖的摄入。“对于喜欢甜食又担心摄入热量过多的人来说,可以选择用甜味剂代替糖的食物和饮料,享受了甜蜜口感的同时,也不会增加糖分摄入。” 家庭宜减少在外就餐,点餐时可以让厨师少放盐油糖,达到“三减”的目的。此外,烹饪时用葱、姜、蒜,或者胡椒一些芳香配料来代替,这样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的糖和盐的摄入。 警惕流行性感冒腹泻等传染病 “2月份仍为流行性感冒的高发季节。”二月份正值冬春更替之际,冷暖不定,春节后又逢返工复学高峰期,人员流动较大。唐敏提醒,仍需警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人感染禽流感和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等传染病。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保持手卫生,如勤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液,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发现有发热、流鼻涕、咳嗽等流感样症状时,应及时请假报备,外出就诊时要规范戴好口罩。居家治疗期间,尽可能减少与家人接触,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用药,症状加重时要及时就诊,尤其是家中的老人或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更应该密切关注症状变化。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流感高危人群,应该每年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据其介绍,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高发季节,临床上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应用肥皂、洗手液等按照七步洗手法正确洗手。 此外,注意个人饮食卫生,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变质、生冷、生腌食物。诺如病毒感染属于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发病后无需治疗,2~3天即可康复,建议患病期间主动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如患病期间症状加重,应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防病保健 慢性疾病患者注意预防 “百草回芽,百病引发”。立春后是疾病多发的季节,此时,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皮肤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和一些过敏人群需注意调养预防、防病保健。 春天天气暖和,但空气较干燥,是呼吸系统疾病和感冒的高发时间段。特别是儿童和老年人抵抗力差,稍不注意就会中招,“易患上肺炎、慢性支气管炎以及肺心病,同时也容易患肺气肿和上呼吸道感染等。”唐敏建议,初春时节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应谨慎,不能突然减少服装。 春季空气中悬浮太多花粉,最常见的过敏是季节性皮炎、荨麻疹等情况。过敏是可轻可重的,轻则皮肤瘙痒、皮疹,重则可能导致喉头肌水肿,甚至会出现呼吸功能衰竭、休克等。唐敏提醒,一旦出现皮疹、瘙痒等情况,大家一定不要拖,尽快到医院就诊。 此外,春天易出现倒春寒,天气突然变冷可刺激交感神经,使得全身毛细血管收缩,增加心脑血管负荷,升高血压,减慢血流速度,血液黏稠度也会随之增加。大部分高血压患者血管硬化,身体上各个脏腑功能退化,不能更好地应对气温忽高忽低变化,甚至会突发意外。因此,应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服,尤其是晚上注意小腹部和双脚保暖,大风天气减少出门,必须出门时需防止冷空气入侵。 5个方法助你“满血复活” 1、早睡早起,睡前减少电子产品使用。 2、清淡饮食,少食油腻。 3、在工作中多设置休息时间,多走动。 4、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5、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春季养生常识 1、早睡早起,养肝气:建议做到早睡早起,规律起居,早上起床后拉伸下身体,在日出后到户外散散步,身体动了起来,阳气也就被鼓动了起来。 2、少酸增辛,助阳养肝:春季属于阳气开始升发,应少吃酸性食物,因为酸性收敛,入肝经,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可多吃辛甘发散、温补阳气之品。 3、适当春捂慢减衣:立春乍暖还寒,气温并不会回升得那么快,阳气初生发,还不能很好地抵抗外寒,因此不宜过早脱掉冬装换春装,老人和小孩,更应该注意保暖。 4、防止旧病复发:立春后气温回升,是疾病多发的季节,体弱之人若有宿疾,也容易在这个时节复发。春天的多发病有肺炎、肝炎、流脑、麻疹、腮腺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精神病等,要特别注意调养预防。 |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