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生,传递心声。2023年潮州两会期间,全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齐聚一堂,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大局,履职尽责,共谋发展。今年近40名港澳政协委员再次来到现场参政议政。 从经济发展到改善民生,代表委员们传递基层声音,为潮州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李娇黄敏璇纪金娜董志豪许钰敏李雨蔚 县域振兴 培养乡土人才队伍留住优秀外来人才 2月13日,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动员大会召开。如何抢抓机遇,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这个“老大难”问题?代表委员们聚焦“强县促镇带村,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极”,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建议、想办法、找路径。 随着农业领域“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电商抓住时机,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销售茶叶,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潮州市政协委员、市卫生监督所四级主办黄捷蓉坦言,目前,全市茶叶经营户大多数是进行初级生产加工的小农户,茶叶市场鱼龙混杂;大部分农商对品牌标准及准入机制不够了解,在打造茶业品牌以及商标认证、资质认证上存在一定困难。 黄捷蓉建议,要加强对中小电商的培训和专业引导,扶持树立大商家标杆;通过电商平台对茶叶进行广泛宣传,有效提高“凤凰单丛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引导茶商进行“三品一标”、SC(食品生产许可证)和产地PEOP(生态原产地)等认证,鼓励茶叶电商推进品牌化建设。 “专业人才短缺,农村青壮年流失严重,严重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潮州市政协委员、市农业科技发展中心农艺师、九三学社潮州市支社委员林同欢看来,应实施返乡创业培训专项行动,着力培养一支能生产、会经营、懂管理的乡土人才队伍;加快乡村人才的信息、培训、服务平台建设,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切实加强各类人才培养,造就更多乡土人才,留住优秀外来人才。 2023年潮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突出湘桥“中心城区”、潮安“工业强区”、饶平“临港新城”等特色优势,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鼓励各县区各展所长、全力构筑县域经济强引擎。 “通过报告内容,可以看到去年全市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都有了新突破,但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期盼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潮州市人大代表、潮州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站长周伟提出,当前潮州公共服务体系仍未健全,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不快,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民生领域短板突出。对此,周伟建议,要加强道路规划建设,畅通城市交通网络,积极引导公共交通发展;补齐农村建设短板,加强对农村的政策、资金倾斜,加大对农村的教育、卫生投入,持续完善农村路网,推进排污排水设施建设,进一步解决农村内涝问题,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 “城乡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任务重、投入大,单靠财政资金远远不够。”潮州市人大代表、潮安华声群艺馆馆长沈志辉认为,要大力拓宽筹资渠道,创新筹资模式,使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充分发动乡贤、企业家捐资赠物,出谋划策,积极参与民生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整治等领域建设。 产业提质 加快出台地方行业标准加强企业品牌建设 “近几年,潮州陶瓷、服装等行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但食品、电子、非金属矿物等行业运用程度较低,特别是食品企业,大部分仍依靠线下门店经营。中小企业受制于规模、渠道、结汇、税务、物流等,跨境电商发展动力不足。”潮州市政协常委、广东锜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丽敏说。 “潮州拥有一条完整的陶瓷产业链,难能可贵。希望通过创新驱动、提升机械化水平等方式,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利润。”潮州市政协常委、潮州市金环制釉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锡明说。 产业兴则经济强。潮州因制造业而立,因制造业而兴,在多年发展中奠定了厚实家底。未来,潮州如何在制造业上跑好升级赛,高高挺起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脊梁”,让高质量发展基础更牢、成色更足?多名代表委员提出思路与建议。 “统一的专业市场、统一的地方行业标准、统一的专业产研服务中心,是对突破新兴智能卫浴发展瓶颈的迫切需求。”潮州市人大代表、潮州市美隆陶瓷实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陈克彬提及,古巷卫浴通过携手各级政府联合举办首届潮安智能卫浴博览会,推动制定“潮州智能坐便器团体标准”,成立智能卫浴产业联盟,规划筹建古巷科创中心等。 潮州市政协委员、潮州市群发卫浴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旭群认为,技能人才的缺乏是制约潮州卫生陶瓷生产技术提升、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广东近年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政策,建议潮州集中力量在卫生陶瓷企业进行试点并推广,以此为抓手破解技能人才缺乏难题。”蔡旭群说。 在做强食品产业上,潮州市政协委员、农工党潮州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吴蓉蓉表示,目前潮州市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在规模、结构、品牌、营销、监管等方面存在很大提升空间。 对此,吴蓉蓉提议,通过制定食品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加强食品企业的品牌建设,争取上级资金政策支持,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培育大型骨干企业等,推动潮州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可实施“食品企业培育工程”,在全市1500多家食品生产企业中,筛选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食品企业,精挑30家至50家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加大培育力度,努力打造全市食品工业主导力量,提高食品产业规模效益。 饶平北部山区地处东南沿海地区,是出产优质乌龙茶的优势区域。潮州市人大代表、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吴美卿在调研中发现,饶北山区至今没有系统完整的茶产业发展规划,茶园总量小,资源分散,绿色生态茶园、有机茶园认证极少,成熟条件规模制作坊不多,山地资源丰富却缺乏综合利用和深度开发。 吴美卿建议,可通过“政府+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茶博园+市场”的发展模式,推动饶北茶产业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茶叶品质,推动茶叶增产、茶企增效、茶农增收;大力推动开展标准化生态茶园种植和建设、绿色有机茶园认证,以规划引领、政策推动进一步促进茶园资源整合。此外,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推动茶企进行茶叶精深加工和生产技术创新,探索茶产品多元化;将茶文化与饶北红色文化结合,推动茶旅融合发展。 向海而兴 提升港口竞争力和码头集约化水平 2023年潮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规划打造“海上牧场”,推动水产等特色农业集群化产业化。构建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推进饶平县海山渔港升级改造。作为潮州唯一的临海县,饶平拥有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如何向海而兴,做好海洋经济这篇文章?潮州市政协常委、民进市委会副主委、饶平县政协副主席沈寒晖提议,应推动潮州港码头共享共用,节约宝贵岸线资源。 “尽量减少一来个项目就弄个专门配套码头的现象,避免宝贵岸线资源碎片化使用。”沈寒晖认为,随着可利用的港口岸线资源逐渐减少,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显得尤为重要。有关部门在招商引资上要学会“算数”,有选择性地引进符合产业政策、低能环保并且能够有效利用港口资源的项目,并合理配置港口岸线投资和土地投资强度以及货种等,引导落户企业将港口货运需求向公用码头集中。进一步打造高标准、大吨位公用码头,进而集中产业园区乃至饶平县域内港口货运需求,不断提升港口整体竞争力和码头集约化发展水平。 “经过综合整治之后的澄饶联围生态景观大幅改善,可依托澄饶联围独特的地理条件、渔村特色和渔业基础,发展现代观光渔业。”潮州市人大代表、广东永煌休闲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永忠提出,澄饶联围地处潮州海湾,位于潮州市饶平县和汕头市澄海区交界。这是一个从上世纪70年代由饶平、澄海两地断海截流、联合围垦的大型围海造田工程,如今已成为粤东沿海经济较发达的粮食产区和养殖区。 “澄饶联围由岛与陆地之间拦闸而成,既具有海洋特征,适合多样化的海水养殖,又具有湖泊特点,可放养适合休闲渔业需要的鱼类。而且,围内风平浪静,能有效避开海洋活动中遇到大风浪等不安全因素,是从事休闲渔业和举行相关钓鱼赛事活动的理想场所。”郑永忠建议。 文化兴城 精雕细琢维护城市风貌保护开发潮州文化资源 潮州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支脉。如何进一步做好潮州文化的研究与传承、保护和开发,成为今年潮州两会的一项重要议题。 “与其将三元塔修缮至震前的完整无缺,不如在保证塔身安全的情况下维持今貌,以三元塔为主体建设‘1918潮汕大地震遗址公园’。”2月15日一早,潮安代表团第一代表组带来集体建议。傍晚,该建议经审核后正式立案。 三元塔是极富历史意义的一座古石塔,始建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1918年2月13日14时07分,潮汕地区发生7.3级大地震。矗立于潮安区井美村鲤鱼山顶的三元塔也被震损,七层宝塔仅余五层半。潮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潮州市委会副主委张雄认为,“被震损的三元塔,是大地震后罕存的历史建筑遗迹。在三元塔周边修建潮汕大地震遗址公园,并打造成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可以让更多人了解潮汕地区鲜活的历史,同时学习防震减灾知识。” 2023年春节假期,潮州全市接待来潮游客人数285.3万人次,同比上涨44.1%。“人流量一大,如何规避踩踏事件的发生?节假日一到,如何避免宰客现象?”潮州市人大代表、广东锦帆律师事务所律师肖帆建议,以潮州实际情况为基础,设立旅游业地方法规。同时,全面加强监管力度,提高商户守法意识,并做到严格执法,抓好节日物价稳控,防止宰客现象的发生。 在城市景观建设方面,潮州市政协委员、民建会员、潮州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陶瓷室副主任余静端认为,潮州城“中国瓷都”的文化个性不够突出、特色不够鲜明,特别是城市街道设施上的设计略显单调。余静端建议,首先要加强规划引领,在编制城市规划设计时注重融入陶瓷文化元素。具体而言,在入城的主要道路上增设陶瓷文化元素灯具;在城市广场、公园、文化走廊、道路绿化带及旅游景区等地,建设具有陶瓷特色的地标建筑、城市雕塑、街墙景观等公共艺术设施。 “潮州工艺美术由三部分组成,工艺陶瓷、刺绣服装以及传统工艺。然而目前潮州从事传统工艺美术和非遗的也只有1000多人。”潮州市人大代表、潮州窑博物馆馆长李炳炎认为,潮州工艺美术行业应先建立一个现代化公司,再以公司牵头,带动“一个园”和“一条街”(牌坊街)的发展。 李炳炎以抽纱行业为例:上世纪80年代抽纱行业从业员工达20多万人,有380多个工场。时至今日,潮州抽纱行业从事人员仅剩二三十个人。“有市场则有传承,抽纱行业的变化所反映的就是市场的演变。” 古老工艺的文化软实力如何演变成今日的新动力,并带来实际效益?李炳炎建议,首先应当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公司平台,来引领一个产业园。以公司牵头产业园的建设,把民间“小而散”的工艺美术企业集中起来进行产业链的管理。 “第二就是要带动一条街,这条街就是指牌坊街。”李炳炎表示,节假日牌坊街的火热有目共睹,而在日常人流量则较少。“经营最怕不高不低、不冷不热状态。”李炳炎说,因此需要通过公司牵头组织,让牌坊街常态化成为一个休闲街、文化街、商业街,并让牌坊街成为潮州工艺美术、非遗项目、老字号等集中展示的平台。 改善民生 满足入学高峰学位需求做好医疗卫生保障 “随着城市的东扩,东山片区里小区入住率越来越高,适龄儿童能否就近入学成为老百姓关注的焦点问题。可以预见,随着‘二孩’入学高峰到来,东山片区现有学校的学位将无法满足住户子女的入学需求。”潮州市政协常委,韩山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郑耿忠说。 郑耿忠建议,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推进东山片区中小学(幼儿园)的规划和建设步伐,加大政策支持、制度支撑、经费投入,做到城市建设发展与学校配套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此外,可充分利用韩山师范学院百年师范办学的丰富经验和资源,通过共建韩山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附属小学、附属中学等形式,着力提升东山片区中小学幼儿园的教师队伍水平和办学质量。 “目前潮州学前教育发展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包括经费投入不足、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等,影响和制约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针对学前教育存在的短板,潮州市人大代表、潮安区第二中心幼儿园负责人许玉蓉提出,潮州应规范办园行为,提高幼教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从而提高保教质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此外,要建立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将学前教育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并逐步实现预算单列;研究出台幼儿园编制标准,逐步提高教职工编制数量。 除了教育,医疗卫生保障也是人们最为关切的民生福祉。如何进一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潮州市政协委员、市人民医院院长孙光裕在政协第十三届潮州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分组讨论会上提出,将脑卒中急诊费用纳入医保,可减轻患者负担,降低致残率。 “脑卒中患者每耽搁1分钟,脑细胞将死亡200万个。由于目前急诊费用未纳入医保,患者在为近万元经济负担犹豫不决时,可能错过黄金治疗时间,从而增加致残的概率。”孙光裕为患者算了一笔经济账,按照目前医保政策,急诊所产生的费用未纳入医保结算范围。急诊环节,患者需支付3000元的评估费用以及5300元的溶栓药物费用。“要自费8300元,对于绝大多数患者来说无疑是沉重的负担。” “按照2022年统计,全市溶栓患者共231例。如能将该类患者急诊费用纳入医保范围,每例患者将节省4000—5000元,每年可减轻群众负担近100万元。更重要的是,及时治疗可大大降低患者致残率,节省后期大量的康复费用及陪护支出。”孙光裕说。 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人们的热切期盼。潮州具备发展康养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包括优越的自然环境、适宜的气候条件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等,但同时也存在语言交流不畅、医疗条件较落后、配套设施不足等短板。 潮州市人大代表、韩山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梁红卫建议,潮州应依托韩江两岸、凤凰山、潮州海湾等优势旅游资源,高起点制定康养产业发展规划,推动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一方面,做好招商引资,把引入市场主体作为发展康养产业的关键举措,积极引进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参与康养养老产业;另一方面,可探索建设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住区,吸引旅居养老群体,建设一批康养示范基地,将潮州打造为旅居养老宝地。 |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