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

南海大地艺术节火出圈!凤凰卫视30分钟专题聚焦,你错过的都在这

2023-01-11 10:12:42 来源:

凤凰卫视《文化大观园》栏目

30分钟聚焦南海大地艺术节

再次火出圈!

2月18日中午,凤凰卫视《文化大观园》栏目播出《艺术在樵山》节目,走进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带观众感受岭南古郡的艺术魅力。节目将于周一(2月20日)16:00-16:30、周四(2月23日)14:00-14:30重播。

在凤凰卫视主持人王鲁湘眼中,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是怎么样的?《文化大观园》节目聚焦南海大地艺术节的原因又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绵延千年的农耕文化,敢于破局的开放精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走进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感受岭南古郡的艺术魅力。

这里有如梦如幻、超现实的景象,有怀旧、有情感、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大地,成为最具包容力的艺术馆,这是充满生命力的艺术节!

马岩松《时间的灯塔》。李均良/摄

孙倩(南海大地艺术节总策划人):每一间房子其实它都是有故事的。

王鲁湘(主持人):艺术这个东西,它有时候就把人那种心气给唤起来。

还没有来南海之前,网络上流传的这些照片,已经足以挑动我们的好奇心。这些超现实的、夸张的大型艺术装置是基于什么样的创作初衷?它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历史文化背景?“把大地变成艺术馆”是大地艺术节的基本理念,而它发生在南海又会是怎样的情形?

太平墟

我们的艺术节之行是从太平墟开始的,太平墟是艺术节八个分区之一。墟是广府地区对繁华市街的特殊称谓。而太平墟的繁华,在上世纪90年代戛然而止。当全新的充满设计感的招牌出现在凋敝的街市上时,无论是路人,还是这里已经为数不多的居民,都会产生不一样的感受。

“字神的游戏 招牌计划”是覆盖整个太平墟主街的艺术项目,由17组设计师为曾经真实存在过的19家商铺设计了招牌。招牌的烟火气让人怀旧,也是太平墟曾经繁华的象征。

孙倩(南海大地艺术节总策划人):我们也希望艺术的介入,它不单单是介入,它其实要融入到老百姓的生活里,你要为他们服务,为他们创造价值。所以整条街的招牌计划,有几个(像文兴饼店这种形式)还在用。

王鲁湘(主持人):这是老板娘吧?

文兴饼店老板娘:是啊,里面有新鲜出炉的椰蓉酥。请你们吃。

孙倩(南海大地艺术节总策划人):她就是这家的老板娘。我们来了一年多了,跟她认识也一年多了。来到这条街,发现他们家是唯一一家还在售卖的店。

文兴饼店已经经营了38年,是太平墟仍在坚持营业的两家店铺之一。饼店在上世纪90年代顾客最多。店内出售的西樵大饼曾经是街坊邻里的必选早餐。

太平理发铺是硕果仅存的另一家商铺,老式理发椅古旧得如同古董,但它却实实在在地还在使用中。据说太平墟在最繁华时有300多家商户,住户也有200多。如今还在营业的商户只有2家,常住人口不到20户。

作为曾经连接粤东与粤西的重要水路码头,原本商旅云集、繁华兴盛的太平墟仿佛永远停留在了上个世纪的90年代。

孙倩(南海大地艺术节总策划人):我第一次来的时候就是站在街的那边,我从那边进来,你会觉得说在这里边曾经生活的人,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那个时候创造的辉煌,没有了。但是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大家记住?

所以就用艺术的方式做一个实验看看,它能不能让很多的人来关注它?

王鲁湘(主持人):第一步是唤回记忆,最后真正能唤醒活力,是吧?

孙倩(南海大地艺术节总策划人):你说的这太对了。我们设计的整个这个艺术项目,就尽量的不去破坏它的原貌,因为这个原貌你拆了,就没有了。每一个房子其实都是有故事的。

阿墙 (陈粉丸 作品)

故事的主人公或许就叫阿珍和阿强,被粉色贴纸圈起来的剥落的墙皮形状,最后同房子主人的名字一起出现在了这个作品中。堂仔、佳佳、小铃、明仔、兴伯,他们已经搬走了。粉色的带有名字的剪纸,像榕树的叶子一样从屋顶垂下,仿佛记忆的碎片,在不经意波动中会闪烁重叠。太平墟曾经的祝福,如果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名字,一定会开心吧!

王鲁湘(主持人):各位大姐停一下,你们都是太平墟土生土长的?你们是哪一年开始往外搬的?

大姐们:90年代开始往外搬吧!过去人蛮多的,每年好像是规定有一个墟。很兴旺的,晚上也有卖东西,那个灯光夜市很旺的。当年那些人都要从我们这里过来搭公共汽车去广州、去香港。他们都是坐船到这里上码头,再换公共汽车。

王鲁湘(主持人):那你们现在对孙老师他们做的这个大地艺术节有什么意见吗?

大姐们:做得好。我们第三次来,勾起我们童年的回忆。

被全新的招牌和充满想象力的装置艺术,点缀装饰过的太平墟,仿佛拥有着打破时空的魅力。它既可以召唤曾经的居民,也能留住陌生游客的脚步。属于上世纪90年代的那些记忆痕迹,在冬日温暖的阳光照拂下,有种难以抗拒的亲和力。时间仿佛停住了,时间也能指向未来。

太平市场曾经是太平墟最大的楼房,也是最热闹的地方。随着时光更迭,曾经繁华的地标建筑如今已无人问津。昔日的市场就像漫漫远途中的灯塔,为匆匆过客们指引着方向。艺术家用耀眼的巨型光柱和高反射材料,将这座老建筑塑造成了一座连接记忆,指引未来的时间灯塔。

孙倩(南海大地艺术节总策划人):过去周边的,包括外边的人,都到这儿来做交易。这个一楼是做生鲜的交易,二楼是生活用品,所以特别热闹。后来我们来了以后,因为这个已经没有人用了,那我们就想怎么能把它用起来,所以就请马岩松出的方案。他就在一楼二楼三楼,从一楼开始做了这样一个灯柱,灯柱从三楼穿出去以后,将近30米。他选了不同颜色的渔网,把整个建筑给包起来。晚上看,很好看。从河的对面看过来,也有不一样的感受。

时间的灯塔

《时间的灯塔》是太平墟体量最大的装置艺术,在灯塔对岸就是平沙岛。它是南海大地艺术节的又一个片区,整个南海大地艺术节共有8个片区。在南海西桥镇176平方公里范围内展开,艺术节邀请了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130多位艺术家参与,共创作了73个艺术项目。

南海大地艺术节在2022年11月18日开幕,它将持续运营至2024年夏天。大地艺术节,就是用把大地变成艺术馆的方法,让生活在别处的人们重新看见相存。这个看见,既包括对当地源远流长的文化遗产的追溯,也包括对当地未来的展望。

大地艺术节最基本的理念,就是以在地化艺术创作为方法,焕发地方的魅力与价值。

孙倩(南海大地艺术节总策划人):它(大地艺术节)的产生的背景,实际上也是这个城市的高度集中,那农村的大量的人口,年轻的人口就奔向了城市,乡村凋敝老龄化,那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艺术节就是诞生的这个地方,实际上这是农耕文明时代非常辉煌的。随着城市的发展,如果没有人了,土地就没有人耕种,那就是一系列的问题。所以他们就邀请了北川富朗(大地艺术节创始人)做了一个这样的用当代艺术在乡村呈现的一个艺术节。

王鲁湘(主持人):有这个创意的这些人士啊,他难道是想通过一个大地艺术,或者是这样一种现代的艺术的方式,能够重新振兴乡村吗?

孙倩(南海大地艺术节总策划人):我想初衷是这样的,就是它从设计的初衷就考虑到了,如何带动更多的人、城市里的人到这个地方来。因为其实没有人,什么都不用谈。但是他从一开始对这个大地艺术节进行设计的时候,这是第一届,实际上就用艺术作品把人带到了村落,这是他(北川富朗)最初的想法。就是说你作品放在村落,人去了,艺术家去了,然后外来的人去了,那其实就和本地的人产生了关联。它(大地艺术节)的模式让我感到很兴奋的是什么?就是艺术在这里边,你会感觉到他的力量。

它这个力量是来源于它能够去改变人。就是让这个当地的老人们,因为你接触他们以后,你是外来人,他们非常热情,他就脸上有笑容。还有就是整个经济的提升。艺术就不仅仅是存在这个白盒子里边,它走到了自然里面去,和人发生了更紧密的关联。

5亿年的礼物 (浅井裕介【日本】作品)

据说,这个星球上的泥土诞生于5亿年前,所以这幅用泥土化成的泥画,名叫5亿年的礼物。泥画所在的空间曾经是废弃的蚕房,艺术家将它改造成双层空间,采集自西桥镇各个古村的泥土、也有来自重庆和景德镇的泥土,被调配出不同的颜色,称为泥画的颜料。

这幅泥画讲述的是一粒种子在水、光和土壤的帮助下不断成长,最终开花结果,再孕育出无数的种子随风飘散的情形。创作过程中,艺术家还邀请了当地的小朋友参与绘画,他觉得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一起创作,会让作品更富有感情,能够打动更多的人。

海边的餐厅 (刘庆元 作品)

位于平沙岛的海边餐厅,是一家正在营业的餐厅,也是一个艺术家与餐厅主人合作的作品。版画、剪纸、方言、动画与新媒介的组合混搭,呈现的正是南方大排档的人间烟火气。版画的主人公正是餐厅的主人阿敏。阿敏是平沙岛本地为数不多的,放弃城市工作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大地艺术节进行期间,是他最忙碌的日子,不仅要维持餐厅的日常经营。阿敏还参与了艺术品的创作与布展,此刻他就是刚放下后厨的大勺,跑到菜田边,为游学的小朋友讲述这艘渔船的来历。

孙倩(南海大地艺术节总策划人):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是会从老百姓身上也获得了很多的收获。所以为什么我们的艺术节的志愿者全部都是村民。他们不专业,但是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他们有感情,其实他们就变成了就是一道流动的风景线,就是一个艺术作品。因为大家所有的这城市来的人,现在这个城市是另外一种生活。其实有一次我还跟大家说,就是你到这来,你不要抱着看展的心态。艺术作品实际上是个坐标,你就要放松,到大自然里边去,跟村里的人聊聊天。其实这种慢下来的节奏,我觉得跟城市实际上是一个补充。

平沙岛

作为南海大地艺术节分区之一的平沙岛,也被称为“西江之舟”。岛民主要以农业种植和饲养为主业,这里仍然保持着渔耕的原生态景象。

自然与共 (戴显婧 作品)

平沙岛历史上曾经有过种桑养蚕和大面积种植甘蔗的农产高潮,后来又因为环境变化和产业转移而没落。已经废弃的残房与闲置的仓库,便成为大地艺术节为艺术家提供创作的背景与场地。这些艺术作品融入了岛村,也融入了岛民的生活。在未来平沙岛,有望成为一个散布式的美术馆集群。

西樵山

在空中俯瞰西樵山,也能感受到它别样的韵致。西樵山是南海大地艺术节的另一个片区。民间有这样的谚语:南粤名山有二樵,其中东樵为罗浮山,而西樵便是此山,可见西樵山在岭南的名气。西樵山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与原住民共存共生的风景区。山上还保存有7个自然村落。

共聚之桌(罗冰梅 作品)

这个艺术作品坐落在自然园林与村落间的连接动线中。

王鲁湘(主持人):这个作品内涵很丰富。

孙倩(南海大地艺术节总策划人):我觉得它有很多的含义在里边,就是家族和外来的人、不同身份的人不同年龄的人。其实它还是一个很包容的,还有一个就是延伸,然后传承,有这些意义在里边。

宗祠是家族的精神象征,是慎终追远,文化凝聚的重要场所。几乎村村都有宗祠的西樵山,自古以来就文气兴盛。明代由湛若水、方献夫、霍韬等著名岭南士大夫建立的四大书院,奠定了西樵山理学名山的地位。近代著名的风云人物,南海本地人康有为就曾在西樵山上的三湖书院研学。

南海既有文脉流传,也承载了岭南人的血气方刚。一代功夫神话黄飞鸿,就是从南海西樵镇走出来的。岭南人的尚武精神在南派舞狮中也有充分体现。黄飞鸿在传统南狮的套路上创新了“飞佗采青”一招,凌空取物堪称一绝。

其实南海的历史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久远,西樵山是一座七八千年前,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古火山。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西樵山就已经出现人类活动的踪迹,考古学将其命名为“双肩石文化”。西樵山也名副其实地被誉为是“珠江文明的灯塔”。

孙倩(南海大地艺术节总策划人):大湾区这个概念其实也是蛮新的,基本上我们一提到大湾区,大家还是一个经济为主的概念。但是我们到这来以后,其实你都会有特别惊喜的发现,感觉这个地方像一个宝藏一样。那我们的这些发现,就是它的文化、历史。再加上西樵山本身叫“珠江文明的灯塔”,它从这个地理的形成,它有很多的不同的这种维度上的,这个“最初”。所以我们就把它这个地方,定位叫“最初的湾区”。其实它是一个文化概念,就是我们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要回过头来去看一看我们的这些文化啊?它其实是给了我们很多的。我觉得它是可以走向世界的,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所以我们就把这个主题叫“最初的湾区”。

《艺术在樵山》节目已在凤凰卫视《文化大观园》栏目播出。节目走进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带领观众感受岭南古郡的艺术魅力。同时深挖当地文化,追寻广府、粤菜、武馆等文化的来源,以及广东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渊源。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

本网内容均采集自网络,如有问题请将投诉发送到邮箱18109522888@189.cn我们会及时处理!

版权所有:新潮资讯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130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