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市已完成10.07万亩营造林任务,全市森林面积进一步扩大;生态修复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完成各类生态修复治理任务5.35万亩;今年我市义务植树280万株,全市植树造绿的氛围日益浓厚……随着我市大力实施生态筑基战略,市民身边的“绿意”渐浓,越来越多市民享受到“绿色福利”,绿色发展理念扎根百姓心田。 绿色生态是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实施生态筑基战略,建设山清水秀、绿色发展的新典范。要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让自然生态之美永驻阳泉,让生态之利惠泽阳泉。从城市到乡村,一片片绿色承载着生态建设的梦想;从荒山到林田,一项项林业产业为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 高标准“造绿”绘就“生态底色”。为推动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今年,我市开展了造林绿化空间评估工作,编制了全市造林绿化空间规划,与全市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实现“多规合一”。今年,我市正式启动了太行山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项目,计划投入4.9亿元,在盂县、平定县实施人工造林、退化林修复、飞播造林、封山育林、草地改良等工程,有效保护生态环境,遏制水土流失、修复损毁土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造绿”同时还要“复绿”。秋日,平定县冠山镇石板坪村492、493图斑处,入目皆绿。过去,因开采露天矿导致这里深坑与矿渣遍布。近年来,经过治理边坡、打造平台,种植苜蓿草、油松、紫穗槐、爬山虎等绿植,原先破碎的地貌逐步恢复林草植被。生态修复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共投入生态修复治理资金12.74亿元,完成各类治理任务5.35万亩,其中包括京津冀周边及汾渭平原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项目2.17万亩、煤矸石山综合治理1.62万亩、历史遗留私挖滥采坑点及涉煤涉矿工程治理1.56万亩。今年,我市继续开展生态修复工作,有序推进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项目、高铁高速沿线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等。 全市968名林长“上岗”,义务植树成为市民新风尚,干果经济林让产业和环境实现“双赢”……绿色发展理念逐步“厚植”于每一个阳泉人心中,一块块绿地如同一笔笔绿色“财富”,汇入我市生态建设的“绿色银行”。下一步,我市将继续践行“两山”理论,聚焦“双碳”目标,把绿色作为发展底色,变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建设山清水秀、绿色发展的新典范,打造拱卫首都的生态走廊,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生态支撑。(温荣鑫) |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