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在2023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安宁市、盘龙区、五华区、经开区科技管理部门负责人交流总结了去年各区域科技创新工作成果,部署2023年工作。2022年,各县(区)、开发(度假)区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力度,一批高技术成果得以转化,多项指标实现突破。 打造科技创新特色模式 2022年,安宁再次以全省唯一的身份入围“中国工业百强县”,排名第77位;上榜“2022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名第71位。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近年来,安宁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为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2021年起,安宁连续三年出台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五条措施,明确对研发投入总量在安宁排名靠前、研发投入稳定增长的给予奖补,累计拨付奖补资金1300余万元。积极培育企业研发机构,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3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通过项目引进、合作开发、定期服务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技术人才与创新创造深度融合。 盘龙区打造了一套科技创新的“盘龙模式”。近年来,该区树立“抓科技创新就是抓经济、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科技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超过8%,成功创建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试点区、云南省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云南省知识产权强县(区)、昆明市创新型试点区、昆明数字经济先行区。 作为创新主力军,高新技术企业越多越强,区域创新发展就越优越好。对此,盘龙区大力实施创新领军企业提升工程,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全力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全区评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9家,净增63家,排名全市第一。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244家,全市排名第三。培育认定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86家,通过国家评价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34家。 在成果转化方面,盘龙区以“政府+企业”的合作形式打造示范创业载体,共打造市级示范平台10个,省级示范平台4个,科技众创空间21个,科技企业孵化器7个,星创天地8个。建立以昆明高原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云南绿色能源创新中心、云南特色食药同源功能食品创新中心、茨坝生物科技创新中心、盘龙区重点产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和盘龙区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为骨干的“五中心一平台”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体系,推进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科技成果转化153项、经济效益9亿元。 找准定位提升开放水平 2022年,在“当好排头兵”大讨论大竞赛活动中,五华区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获集体二等功,创新工作得到肯定。近年来,全区统筹实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加大奖励力度,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2022年,累计向50余家企业兑现各类创新扶持资金1606万元。 五华区还大力开展专业化科技服务。五华区科创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不断拓展完善,现已形成“线上+线下+窗口”的服务体系,服务对象全面覆盖辖区400余家有研发活动的服务业、工业、建筑业企业及42家科研院所。在日常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开展“一对一”走访调研活动,为企业精准匹配各类政策,提升服务效果。值得一提的是,与云南农村信用社五华联社合作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实现知识产权金融模式创新。目前,已累计向2家企业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190万元。 昆明经开区产业创新“两手抓”。经开区工业和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园区围绕主导产业,开展创新链强链补链工作,通过创新要素资源整合,推动高新技术领军企业开展核心关键技术攻关,解决企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痛点和堵点问题。2022年,全区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经费投入20.25亿元、增长7.17%,居全省前列;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8家,保有量达276家。获批省级重大(重点)科技专项9项,项目总经费超3亿元;获认定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企业科技创新中心1个;2名外籍专家被认定为国际科技特派员。 今年,在加大研发力度、构建政策体系、打造创新平台等工作基础上,昆明经开区将扩大科技计划对外开放,鼓励驻区企业与其他国家的科创主体在科技成果转化及应用领域展开合作。同时,鼓励企业在创新创业、企业孵化、知识产权等领域开展广泛的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支持区内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或共建研发机构、科技产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先进适用技术示范与推广基地。 |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