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

文旅融合十年发展 绘就美好生活画卷

2022-11-23 14:56:51 来源:中国经济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繁荣发展,文旅融合已成为彰显文化内涵、传承文化血脉、建设文化强国、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抓手。

  一、文旅融合规模持续扩大,多元业态释放新活力  

  文旅融合持续深化,催生多元文旅业态。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入,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十三五”时期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等多项政策。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引导下,“文旅+”模式不断创新,衍生出“文旅+露营”“文旅+研学”“文旅+影视”等多种发展模式,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十年来,我国文旅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末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044个、博物馆3671个、公共图书馆3217个、文化馆3317个。2020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44945亿元,较2012年增长148.7%;全国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4062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4.01%,有效带动了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二、文旅融合聚焦民生发展,赋彩人民时代新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旅产业由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拓展为一项富民惠民乐民的重要文化工程。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和旅游产业迈上融合发展的新阶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西江千户苗寨大力挖掘地区民族文化,结合现代消费观念,以苗族飞歌、手工刺绣、古法纸制造、拦门酒等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为基础,开发了古歌演艺、迎宾表演、民俗展示等新型旅游活动,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据雷山县文体广电旅游局统计,2021年西江暑期日均接待游客量高达2万余人次。西江深入贯彻文旅融合理念,成功开发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民俗模式,有效保护传承了民族传统文化、带动了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丰富原住居民的业余生活,实现了“三方共赢”。文旅产业成为传承传统文化、提高经济收入、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

  三、文旅融合彰显中国文化,谱写中外交流新篇章  

  十年来,文化和旅游高质量融合,已成为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重要渠道。一方面,文旅产业不断引导人民参与文化消费,提升文化消费水平,增强文化自信。例如,西安市依托盛唐文化塑造旅游形象、河南省打造《水下洛神》《唐宫夜宴》等文化产品形成独特的文化IP,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追捧和一致好评。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关键举措。另一方面,文旅融合的发展加深了对外文化交流,促进了国际旅游合作共赢。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深化国际文旅合作。据统计,当前我国已与149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的142个国家签署了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协定。同时,2021年,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不难发现,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不仅增强了国民的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强国的建设,而且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深化了中外合作与交往。

  四、文旅融合依托科技赋能,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赋能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激发文旅产业迸发新活力。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5G、大数据、VR/AR、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在文化和旅游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科技赋能不仅在建设智慧景区、增强游客体验、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更是实现了文物“动起来”“活起来”,用静态的文物讲述鲜活的中国故事。此外,在后疫情时代,线上“云旅游”“云看展”等虚拟旅游新形式成为大势所趋。2021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发布了2021年智慧旅游典型案例,包含了故宫博物院全新升级的“智慧开放”等27个项目。这些项目突破了传统旅游形式在时空上的限制,使得游客能够足不出户享受文化的饕餮盛宴。十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并使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总的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文旅融合持续深入推进,为促进经济增长、传承中华文化、推动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现今,我国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文旅融合也必将踏上新的发展征程,为繁荣兴盛社会主义文化、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本文属于北京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JCB033)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王金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袁佳欣,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北京旅游发展研究基地研究助理)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

本网内容均采集自网络,如有问题请将投诉发送到邮箱18109522888@189.cn我们会及时处理!

版权所有:新潮资讯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130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