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

甘肃玉门:60多公里油田锈迹化身红色旅游景区

2023-01-08 14:59:51 来源:

在甘肃玉门,游人可以看石油形态、闻原油味道、听工业故事——60多公里油田锈迹化身红色旅游景区

阅读提示

曾经的油田,资源枯竭后发展遭遇瓶颈。通过积极转变观念,石油河、石油工人窑洞、炼油厂旧址等工业遗迹变身红色旅游景区,老油田焕发新活力。

这里,是铁人王进喜的故乡,诞生过新中国第一口油井、第一个油田和第一个石化基地,是工业人、石油人心中的圣地。

这里,地处戈壁腹地,祁连山下,因石油资源日益减少,成为中国最早一批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之路的地方。

经过10余年努力,借助工业旅游的发展,甘肃玉门成为讲好工业故事、传承铁人精神的阵地。2022年11月,甘肃玉门油田红色旅游景区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53家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昔日的工业遗迹,蜕变为“红色打卡地”。

传承铁人精神 赓续红色基因

以红色为主调、以工业为旋律,如今的玉门构建起绵延60多公里的油田红色旅游景区。

走过井架、抽油机、储油罐、工人窑洞、专家楼等工业遗迹,能清晰感受到老一辈石油人奋战留下的足迹。

特色鲜明的导览图、配上一行行生动的文字,安静地诉说着曾绵延半个多世纪的石油故事。

中国石油工人的代表王进喜出生在玉门,这里也是“铁人精神”的发祥地。铁人王进喜纪念馆,顺理成章地成为这里“红色打卡地”的首站。

走进纪念馆,300余幅版画、200余张历史照片、50余组艺术展项及多件珍贵实物,生动地展示了铁人王进喜短暂而不平凡的人生历程。

2018年10月,玉门成立铁人干部学院,以铁人王进喜纪念馆、老一井、石油工人窑洞等现场观摩教学点为依托,打造了包括“铁人精神的时代价值”“铁人的一生”等理论专题教学,以及“人拉肩扛运钻机”“盆端桶提保开钻”等现场体验教学的60余堂精品课程。

截至目前,铁人干部学院共承办省内外培训班近400期,接待专题教育、主题党日、研学实践等活动近6000次,服务受众近50万人次。

铁人干部学院还与相关专业机构合作组建研学事业部,开发了自然生态、优秀传统文化等系列研学课程体系和研学旅游路线。

活化工业遗迹 重保护巧利用

20世纪90年代,随着资源枯竭,玉门的发展也曾遭遇瓶颈。为保护好石油河、老一井、石油工人窑洞、玉门炼油厂旧址等老市区工业遗迹,玉门人积极转变观念,玉门油田红色旅游景区应运而生。

2014年,玉门市首条红色旅游公路建成通车,全长65公里的红色旅游公路成为一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动脉。

2018年,铁人王进喜纪念馆、铁人干部学院的相继建成,成为弘扬铁人精神、宣传展示玉门石油工业发展的新窗口。

2021年,玉门市组织专人对玉门油田红色旅游景区内工业遗产和历史建筑进行普查并建档立库,将石油工人文化宫、影剧院、炼油厂旧址等13处工业遗迹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对石油河遗址内的玉门炼油厂旧址和老四井进行修缮,修筑桥梁和游客木栈道,加固石油工人早期居住过的部分窑洞,修建防洪坝,设立景点纪念碑……

近年来,玉门市先后筹资3.84亿元,开展油田工业文化遗迹保护和文化挖掘,以加强保护为原则,建设红色旅游景区。原玉门石油工人电影院也在保留原貌基础上,穿上“新装”,变身为游客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景点售票、宣传推介、导游服务、咨询投诉等综合型服务。

据玉门油田红色旅游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景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优化景点功能,近两年游客接待量逐年上升。”

老工业新体验 探索旅游新模式

如今,结合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建设,铁人王进喜干部学院体验基地以展示利用、培育新业态的新视角,融入旅游消费、文创开发、国防教育元素,恢复了作战指挥室、动员室、地下医院等功能,可开展国防教育、取景拍摄、沉浸式体验。

斑驳的墙面、整齐的桌椅、红砖地面搭配红色标语和宣传画……位于玉门油田红色旅游景区的693人防工程教育基地,曾是玉门人民为保障国家石油资源安全,历经艰辛修建而成的早期人防工程。如今,虽然该工程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对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铁人精神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2022年7月1日,为还原探油、采油、炼油全过程,再现以石油为主的产业链演化过程,集互动体验、展示宣传、工业研学、文旅消费于一体的特色工业旅游打卡地“玉门之光”工业体验馆开馆。

走进馆内,序厅的“玉门之光”艺术装置融合钻头、井架、蘑菇云、风车等元素,连通天地的氛围展现了自然与工业的完美融合。

游人可通过观看石油形态、闻原油味道、戴上手套摸石油、将耳朵放在喇叭上听石油泡的声音完成趣味炼油游戏。此外,游客还可以体验“玉门二十四小时”、风车发电竞赛游戏、“日照生烟”光热发电互动装置、“绘制美丽玉门”等。

“在玉门历史文化传承游线路中,‘玉门之光’工业体验馆是一个特色亮点。让受众了解玉门的老工业基地、感怀石油情结。”体验馆相关负责人王毓说,开馆至今,已接待游客两万余人次。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

本网内容均采集自网络,如有问题请将投诉发送到邮箱18109522888@189.cn我们会及时处理!

版权所有:新潮资讯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130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