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网友发布消息称,威马汽车开始全员停薪留职。网传聊天截图显示,威马市场部被通知居家不办公,也不给N+1。2月14日,一名接近威马汽车的人士回应蓝鲸汽车称:“没有接到这个消息。”
销量下滑、资金紧张、负面传闻频现,不可否认的是,威马汽车正陷入困境。
资金紧张,被传裁员降薪
“活下去,像牲口一样地活下去。”
1月12日,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在微博上分享了一则视频,这是其中的一句台词。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很难想象,三年前风头无两的造车企业会陷入挣扎着“活下去”的困境。
回溯时光至2018年,异军突起的威马汽车一度成为“资本宠儿”,自成立以来累计完成12轮融资,已公布额度的融资规模累计达到350亿元,上海国资投资平台、上汽集团、腾讯投资、百度、红杉中国、红塔集团等数十家企业及机构参投。
但与“蔚小理”的代工模式不同,威马汽车选择了自建工厂的道路,在浙江温州和湖北黄冈先后建立两座生产基地,总产能达到25万辆。
但高额的研发、生产成本源源不断地消耗着威马汽车的资金。根据威马汽车向港交所递交的招股书,其在2019-2021年,分别实现营收17.62亿元、26.71亿元、47.42亿元,同期亏损金额分别达到41.45亿元、50.84亿元、82.06亿元,三年累计实现经调整净亏损约136.32亿元。截至2022年3月31日,威马汽车账面剩余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6.78亿元,较2021年末进一步减少。
2022年下半年,威马汽车频频传出工厂停产、降薪裁员、拖欠供应商账款等消息。
11月下旬,一封疑似威马内部信在网络流传。该文件表示,为了应对资金压力,公司管理层带头主动降薪一半,同时对公司整体运营费用进行精简,将通过一系列财务措施降低运营成本。
具体措施为,“M4及以上级别管理者主动降薪,发放50%的基本工资;其他员工发放70%的基本工资;调整公司发薪日,从次月8日发放上月工资调整为次月25日发放上月工资;本年度不再发放额外奖金(第13薪)、留任奖金(第14薪)及年终奖,暂停发放购车补贴。”
1月12日,港股上市公司Apollo出行公告称,将以近20.2亿美元(约合158.5亿港元)的价格收购威马汽车子公司,通过以每股0.55港元、配发288亿股的方式进行结算。在完成此次收购后,威马汽车将持有311亿股Apollo出行股份,持股比例达到68.26%。
这一消息似乎印证了此前媒体报道的“威马汽车计划借壳Apollo智慧出行赴港上市”的说法;据知情人士透露,威马汽车计划将于2023年第二季度完成挂牌上市。
在实现上市之前,喊着“活下去”的威马汽车,又将如何渡过眼下的难关?
销量掉队,造血能力受质疑
从销量角度看,威马汽车确有过高光时刻。
201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据中汽协统计数据,年内,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3.11万辆,同比增长342.9%,中国由此跃升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车市场。
彼时,初生的威马汽车跑在同样成立不久的“蔚小理”之前,率先推出量产车型。2018年3月,首批威马EX5量产车在温州试装下线,威马汽车位于温州瓯江口的生产基地也成为国内造车新势力中首个自主建成投产的智能化整车工厂。
2019年,威马汽车以16876辆的交付量位居造车新势力第二,仅次于蔚来的20565辆;首款车型EX5共交付16810辆(上险数),居于当年造车新势力单车交付量之首。
然而自2019年9月起,多次发生的自燃事件将威马汽车拖入舆论漩涡之中。9月23日,一辆威马EX5于温州某公路旁发生起火,导致整车燃烧;一年后的2020年10月,在福建及北京两地发生了三起威马电动车着火事件,再度引发广泛关注。
在紧急召回1282辆威马EX5后,威马又因为随之而来的“锁电”传闻站上舆论的风口浪尖,甚至登上315晚会。
与此同时,关于威马汽车“产品定位不明”的说法频现。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威马汽车的产品锚定15万-30万元这一细分市场,但这恰恰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没有突出特点的产品很容易被忽视。
2020年开始,威马汽车交付量渐显掉队之势,当年累计交付22495辆,在造车新势力中位居第四;2021年,威马汽车以44157辆的交付量位列第五,较排名第四的哪吒汽车少2.5万辆。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威马汽车仅交付29450辆,同比下降33.3%,与“蔚小理”彻底脱节。
近日,有车主反映,威马汽车北京地区多家门店关闭,位于五方桥的威马用户中心如今已人去楼空。2月14日,蓝鲸汽车记者多次拨打威马汽车官方客服电话,但一直提示线路忙,无法接通。
截至2月14日晚间,威马汽车的微信公众号与微博分别停更在1月16日及2月8日。曾经疾驰的威马,或许正慢下脚步,思考“活下去”的路径。 |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