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集短剧《今生也是第一次》(以下简称“《今生》”),聚焦第一次生育的新手妈妈在“坐月子”过程中的经历与成长,进一步丰富了“她题材”的创作版图。此剧的整体创作思路,可以概括为高概念、强剧情和现实主义关怀,这也构成了我们读解该剧的三重视角,借此可以观察该剧是如何向公众展现这一稀缺题材的,其中又蕴藏着哪些创作上的利弊得失。 以话题驱动与“讲好一个故事”的冲突 第一重视角,《今生》体现了“高概念”的创作思路。所谓“高概念”,是指整部剧作的完成是以“话题”作为根本动力的,拥有或可能拥有这类经历的观众很容易被其话题吸引。在新手妈妈这一总话题下,又进一步细分为生理之痛、科学育儿、母职焦虑、产后抑郁、平衡家庭与事业等子话题,分别由三个故事单元(1993年、2008年、2022年)的众多人物与情节来具体承担。新手妈妈们在生产和坐月子中的故事,几乎是由一个接一个的“话题”滚动甚至组装起来的。 这正是当下“她题材”的常见创作思路,符合社交媒体时代的传播规律。一般来说,剧作播出前与播放中,都高度依赖社交媒体上的话题发酵、讨论,以带来更大面积的转发与关注,这样才有可能打造出爆款。“微博追剧”“抖音追剧”“cut追剧”早已不是新鲜事,而因为某话题/金句“出圈”吸引观众前来追剧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可见,话题讨论度与剧作的市场表现是紧密相关的。《今生》主打“生育”牌,号称“内娱首部月子剧”,在话题上绝对吸睛。 值得注意的是,《今生》讲述“第一次”为人父母的故事,对观众而言,剧中新手父母学习的经历具备一定的科普功能。不仅是生产、养育的知识性科普,此剧还自觉扮演起观念启蒙的角色。比如,剧中借2008年单元的主人公陈兰青(唐艺昕饰)之口,强调父母关系是第一位的,只有父母好,孩子才会好;借2022年单元的主人公路远方(王子文饰)之口,说出“我真心希望每个看过我们这部剧的女孩,她们都是经过思考成为母亲,但依然有选择不牺牲的自由!”难怪在弹幕中,最常见的评论便是赞美“路远方三观正”。 精准定位、收割流量、便于科普观念与知识点,都是以话题为驱动力的优势。但从根本上看,以话题为驱动力,与“讲好一个故事”的原则是有冲突的。某些话题剧固然可以短平快地吸引观众,但一部剧如若成为“话题集锦”,情节开始匍匐于“话题霸权”之下,观众很容易觉察到植入其中的一个个的热搜标签,进而引发厌倦情绪。《今生》总体而言还是比较注重人物塑造与情节合理性的,但为了表现女性独立,有些设置或失之生硬,或带有说教气息。如何在话题与故事之间取得平衡,依然有待探索。 群像戏撑开的话题空间与套路束缚 第二重视角,“强剧情”,具体是指《今生》精心设计了1993年、2008年、2022年三条时空线索,以展现不同年代女性经历的生育挑战,并通过诸多细节将三个单元的故事整合到一起,使得戏剧冲突丰富多样而又出人意表—— 1993年单元讲述的是戴思瑾(胡杏儿饰)因丈夫疑似出轨并欠下外债,在月子期被迫下海经商并成为女企业家的故事。这一单元插入出轨、创业等元素,展现了女性走出传统家庭模式的可能性; 2008年单元则书写了一对年轻夫妇陈兰青、程领先(艾伦饰)周旋于婆婆与妈妈之间,在家庭纠纷之中艰难带娃的故事。二人先后陷入抑郁情绪,后又在爱的力量下获得成长。以个人经历为基础,陈兰青在网上写下关于月子会所的故事。这一单元接近传统家庭剧模式,间接插入古装、科幻元素,展示了女性成长过程中必经的过渡状态; 2022年单元塑造的单亲妈妈路远方正是戴思瑾的女儿,她是全剧中最为正面的角色,也代表了女性成长的“最新阶段”,对于成为母亲有了清晰的认识和选择的主动性。她初次担任制片人,艰难地平衡着事业与育儿的关系,而她首次制作的电视剧正是以陈兰青的故事为基础改编的。这一单元的讲述中更多加入职场剧元素,着力塑造独立女性洒脱自由的形象。 最后一集,三个单元的人物被聚拢到一起,“三个妈妈一台戏”,浓缩了不同时代的女性经验。可以看出,在情节设计上,这部剧所调用的元素与风格极为多样,竭力体现女性经验的不同面向。塑造女性群像,也是当前“她题材”的常见形式,比如《欢乐颂》《三十而已》《二十不惑》《北辙南辕》《梦华录》等均为典型。群像戏,可以在有限的篇幅内尽量扩容,撑开话题空间,但如何在群像戏的套路下讲出新意,也越发变得困难。 在此意义上,《今生》有了一定的突破,那就是不仅展现女性群像,而且还有男性群像。每集结尾,都有剧中人物在月子会所的“倾诉室”里独白。这一设置令“生育”话题立体起来,变得更具公共性。尤其值得肯定的是,每个单元里的男性角色都被详细刻画,触及“如何做一名好父亲”的重要话题。但鉴于此剧受众多为女性,如何能让更多男性观众收看这类题材,并借着剧作思考,构成另一个亟需探讨的话题。 不断逼近真实的细节与整体的失真感 第三重视角,“现实主义关怀”。《今生》显然呼应了当下的需求,聚焦之前不被人关注、或者更多被认为属于家庭/私人领域的生育话题。这意味着“她题材”开始向日常生活与女性经验的更深处、更细处开掘。本剧的编剧与三位主演均为女性,三位主演在现实生活中都已为人母,这为展现真实的女性经验奠定了基础。比如,对生育之痛的展现就十分逼真,令观众很有代入感。在幕后花絮与采访中,可以得知某些剧情来自编剧的亲身经历,而三位主演对带娃细节的精准表演,也直接提升了此剧的真实感。此外,道具、布景、台词也甚为用心,较好地还原了时代氛围。 对真实感的追求是值得肯定的,这也是国产剧近年来摆脱悬浮的初步成果。但这里依然存在一个悖论,即量变并不总能引起质变,不断增加真实的细节,往往并不能改变整部剧的失真感。具体到《今生》,三位女性所面对的难题都得到完美解决:戴思瑾下海成功,并和女儿拥有完美的亲子关系,丝毫未受单亲家庭的影响;陈兰青与程领先不仅走出抑郁情绪,还即将迎来三胎,其创作还将被改成电视剧;路远方几乎是个完美人设,拥有超稳定情绪与职场超能力,遭遇的危机无一不被化解。女性生育带来的种种问题都被想象性解决了,更不必说此剧本就聚焦于中等阶层以上的女性。 创作者的担忧或许在于,赤裸、持续地展现痛苦,势必造成压抑感,吓跑本就在生活中倍感疲惫的观众。因此,“轻喜剧”元素在当下创作中越来越泛化。“轻喜剧”仿佛是万能的调节阀,适配于各种题材,当情绪压力有可能传导给观众时,就添加一些喜剧情节进行调和。《今生》里,喜剧演员艾伦的加盟很关键,他的表演风格一定程度消解了抑郁话题与家长里短可能会导致的不适感。而科幻、古装等元素的加入,具象化了陈兰青的脑洞,丰富了视觉体验,所有这一切,都让痛苦变得容易被接受,直到痛苦变形、消逝。而这样的结果,与作为创作出发点的“现实主义关怀”,是否又南辕北辙了呢? 未来的“她题材”创作到底应该如何进一步展现女性的真实境遇?以温暖、幽默为导向的现实主义是否遮蔽了真实的痛苦?群像戏的套路应当如何升级和突破?这些都是《今生》启发我们继续思考的问题。生育题材,抑或其他女性题材作品,只有具备足够过硬的质量时,才有可能吸引更多的观众,真正成为公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副研究员) |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