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为庆祝新中国六十华诞,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在央视首播,独揽“飞天奖”“金鹰奖”“白玉兰奖”等十余项专业大奖。经原著作者江奇涛独家授权,2021年,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将这部经典电视剧搬上话剧舞台。时隔两年,这部承袭电视剧版史诗气质的话剧版《人间正道是沧桑》于7月13日登台国家大剧院。 7月11日,曾黎、黄品沅、王劲松、于东江四位主演集体亮相,畅谈此次在戏剧舞台重逢中,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以及因信仰不同而分崩离析的师生情谊。 细致入微与大气磅礴 话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以上世纪20年代至新中国成立这一段风云变幻的历史时期为背景,通过描写杨瞿两个家庭的浮沉、兴衰和变异,形象地说明了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必然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大势所趋。该剧邀请姚远执笔改编,胡宗琪执导,此次二度来京,受邀献演2023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曾黎、黄品沅、王劲松等将与南京市话剧团一道在舞台上铺展开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用三个小时的时间重现一段横跨二十余年的中国革命史。 既要大刀阔斧删减故事内容,又要遵循原著原旨的史诗性和故事性,将片长50集、时间跨度逾20年的电视剧浓缩进话剧舞台是一项大工程。编剧姚远将卷帙浩繁的历史事件植入舞台的时空,导演胡宗琪用创新的舞台语汇将家国情怀的细致入微与史诗的大气磅礴融合,南京市话剧团举全团之力呈现了这部恢宏之作。舞台上的大型“转台”,正是时代潮流的映射。什么是人间正道?正如编剧姚远所说,这部剧并非想告诉观众一个结论,而是要引发观众的思考。 全剧服装多达200多套 全剧的舞台美学整体呈现沧桑气质。舞台上方,三幅象征远去记忆的“残片”随剧情不断升降,投射其上的威严耸立的祠堂、标志性牌楼、延河荡起的波光、简陋的情报机构……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着历史。舞台中央,一个直径13米的转台如同历史的年轮一般,不停迁移着场景,将一幕幕故事推向高潮。剧终,由黑体和宋体两种字体糅合而成的“人间正道是沧桑”七个大字徐徐落下,演员随转台绕场一周,伴随着磅礴大气的音乐,留给观众无尽回味。 “一部大话剧,半部建党史”,话剧《人间正道是沧桑》虽时空容量有限,却展示了多个革命与战争场景:从北伐革命到南昌起义,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新中国成立,穿插了广州起义、南昌起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皖南事变、重庆谈判,以及三大战役、湖南和平解放等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在作品中通过人物的命运串联起来,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 为全面还原历史,剧中服装大到一件披风,小到一个帽徽,都尽可能地反映人物所处的年代、职业和社会地位。全剧服装多达200多套300余件,仅曾黎饰演的杨立华这一角色就有六套服装,部分服装还采用真丝面料,加入苏绣等手工技艺,从细节处做到尽善尽美。 白月光与中国的普罗米修斯 与电视剧不同,话剧《人间正道是沧桑》由董建昌承担了故事的主要视角。他既是局内人,又像一个旁观者。他不顽固,能跟着时代的潮流走,饰演者于东江则称其是一个老道且有政治经验的人,而杨立华的好更让网友有了“嫁人当嫁董建昌”的说法。 曾黎称现在一听到开场钟声响起,便觉紧张,“排练的过程仿佛自己回到大学时代的美好时光。”王劲松饰演的瞿恩在曾黎看来是自己饰演的杨立华的“白月光”,“神一般的存在,渴望不可求”。 黄品沅是唯一一位在电视剧和话剧中出演同一角色的演员,十几年后再演范希亮,黄品沅虽称自己已不复当年勇,但对于角色极致的纯粹以及血性光辉的理解,已经渗透到了他的基因中。 至于瞿恩这样一个理想主义者,饰演者王劲松给他的定义是“中国的普罗米修斯”,“他是一个开拓者、是蜡烛,更是圣洁的传道者”。身为南京市话的演员,王劲松此番出演算是回家。经过两年的沉淀打磨,这轮演出,瞿恩的戏份也有所增加,原来是上半场就英勇就义,现在下半场还有他的戏份。而瞿恩慷慨赴死的场面,也成为董建昌的饰演者于东江心中最闪光的桥段。 |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