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北京演艺新空间:新探索带来新机遇

2022-08-04 17:55:05 来源:中国文化报

  北京城市文化空间顺应历史发展,从传统的“山水图式”和“人文图式”的构建,转变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城市景观的空间格局,文艺空间在这一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新一轮城市发展的推动下,北京文化艺术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城市文化空间分布格局日趋成形,逐步形成了艺术表演集聚区以及演艺空间专业化发展趋势。演艺新空间的溢出效应促使传统剧场逐渐演化成沉浸式、环境式、游乐式等演艺新业态,观演方式也从常规的视听观演到全身心体验,演艺内容与经营模式也不断创新求变。

  新定位:打造政策扶持与行业协会监管相协调的发展机制

  北京立足于打造“大戏看北京”的文化名片新定位,积极推动演艺产业发展方案贯彻落实。北京市制定的《推进“大戏看北京”工作方案》提出“培育多元演出空间”的举措,包括盘活用好各类剧场设施资源,最大限度挖掘利用全市演出空间资源以适应不同演出需求;制定出台演艺新空间专项政策,运营监管多部门之间协同服务,满足城市文化空间中演艺新业态的切实发展需求等。这些利好举措从政策层面为演艺新业态发展提供了保障。2020年底,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成立演艺新业态发展委员会,从行业层面为演艺新业态发展聚力。

  政策扶持与行业协会监管从行业标准、业态可持续发展、产业构建、法律制定与城市支持保障等方面提供相应的政策,北京借助平衡专项支持政策和演出行业协会统筹管理的发展机制,统筹使用以北京文化艺术基金为代表的各类基金,高效组织协调实施相应的政策、标准与制度,打通多部门申报审监管环节的壁垒,畅通演艺产业创意、生产、传播和消费的产业链条,形成具有示范引领全国演艺产业发展的“北京模式”。

  新思维:形成艺术创作与商业运营相结合的“演艺+”模式

  演艺新业态的形式选择与城市空间类型、空间规模、空间形态等关系密切。北京发挥自身优势,促进资本投入演艺新业态,深入挖掘北京深厚的文脉底蕴和文化资源,打造彰显城市品格、时代气息和国际气质的文化品牌项目,以此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多元包容魅力。

  从产业融合来看,业界正广泛探索各种创新的可能性,与旅游、展览、科技、商业等领域相结合,衍生出旅游演艺和“剧本杀”“云演出”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演艺+”模式。结合“文化商圈”计划的实施,联动王府井、前门、隆福寺、南锣鼓巷等商业街区品质化发展战略和产业融合,植入高品质文化设施、文化景观、文化项目和文化业态,通过打造前门京味文化体验区、天桥现代演艺群落、三里屯时尚演艺街区等演艺集聚区和台湖演艺小镇等特色演艺群落,打造多维度演艺空间,对接多元高品质演艺资源,建设特色文化商业新地标。

  新探索:构建消费升级与科技赋能相融合的文化场景

  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产业空间形态的延展,数字消费已经成为主流消费渠道,文化艺术消费领域也不例外。“十四五”赋予演艺产业发展新的时代命题,在消费升级与科技赋能的推动中,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演艺产业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变革转型,积极探索向演艺新业态的发展转变。

  从国家大剧院近年来推出的“春天在线”“声如夏花”“华彩秋韵”“冬日之约”系列线上演出,到国家话剧院打造全国首个5G智慧剧场,再到北京人艺70周年纪念版《茶馆》开通8K高清实时直播,让数字化演出从“在线”变“在场”成为可能。这促使人们廓清对演艺新业态的认知,探索以“云演出”为代表的演出,通过应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超高清、物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培育壮大线上演播、沉浸式体验、数字艺术展示等演艺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的创新,以获得新的融合产品和服务,打造多元业态融合。

  2018年演出市场报告显示,我国演出消费主力是20岁至34岁的观众,占比76%;在2021年全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中,演出市场消费主力则是18岁至34岁的观众,其中18岁至24岁的人数最多。由此看出,文化艺术消费呈现出年轻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这为新业态的观众培养和市场拓展提供了良好的消费基础。推动文旅融合的数智化发展方向,重视新兴技术在文化建设中的应用,以演艺新业态为核心,以现代科技为手段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塑造高品质休闲生活方式,培育文化发展新动能、营造城市文化新场景。

  新航标:探索城市发展与区域协同的促进意义

  如今,演艺产业面临着“对内”的创新升级和“对外”的国际竞争双重挑战。北京首善标准新定位需要积极应对城市发展新目标,以“双循环”的国际视角来推动区域产业协同。演艺新业态作为演艺产业转型的重要抓手,依托演艺与空间、科技、消费、旅游等业态的融合,以自身的突破,为演艺产业的升级更新提供机遇,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区域协同发展战略。

  这就需要把握“三条文化带”北京城市文化空间发展思路,结合北京红色文化、古都文化、京味文化和创新文化的演艺优势,联动通州的主题公园、台湖演艺小镇等文旅资源,抓住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机遇,推进产业扶持,打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此外,还要借助数字化平台及手段,推动建设演艺信息共享工程,实现跨区域信息交流,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统筹区域演艺产业协调发展,赋能北京“四个中心”建设的战略目标。

  演艺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城市文化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之中,促进了城市文化空间分区的形成。演艺新业态作为以空间为载体所衍生的新型发展业态,以演艺新空间为载体,包含新的布局、新的场景和新的运营思维,所折射出的是新时代对文艺的跨界扩容、观演关系以及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探索。目前,北京演艺产业正在以首善标准新定位、新思维、新探索和新航标积极拓展演艺新业态,以此把握演艺产业发展的新机遇。蔡雅娇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

本网内容均采集自网络,如有问题请将投诉发送到邮箱18109522888@189.cn我们会及时处理!

版权所有:新潮资讯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130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