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事关发展大局。 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不断创新法律服务方式,以法治第一保障更好服务发展第一要务,通过切口小、落点实、靶向准的“组合拳”,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织密法治之网,强化法治之力 “法律服务站以园区企业、职工为服务对象,面对面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法律服务,近距离快速解决遇到的问题,从法律的角度,为企业解决难题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助力企业走向更广阔舞台。”河北达公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安自然介绍。去年7月,市司法局依托河北达公律师事务所,在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挂牌成立法律服务站,将法律服务送到园区企业“家门口”。 这是市司法局凝聚法治力量、护航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市司法局以护航发展大局、满足企业需求、创新服务模式为路径,找准着力点,制定出台了《保定市司法局关于促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十条措施》,包括深化“司企共建·法治护航”活动、开通立法热线电话、开展“目录外无证明”专项监督检查、开展行政执法人员专项清理等,打出了一套强有力的法治组合拳。 为推动“十条措施”进一步落到实处,市司法局组成10个政策宣讲组,到企业、园区等进行现场宣讲,真正把措施落下去、制度建起来、服务跟上来。 截至目前,全市108家律师事务所与21家各级工商联、101家商会建立对接机制。各地律师共为233家“白名单”企业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1506次。保定市司法局会同律师协会遴选30名律师入选保定市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专业人员名录库。着力帮助受疫情影响暂时出现生产经营困难的中小微企业793家,开展法律宣讲659次,担任中小微企业法律顾问302家。 向改革要效率,向创新要发展。 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市司法局在全省首创“公证+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站,通过信息互联互通,打造由公证部门线上发起申请、登记机构线上办结、电子证照网上传输的新模式,减少了中间环节,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加强行政监督检查,规范执法行为 行政执法与市场主体联系最为密切,提升行政执法水平,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 市司法局积极开展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三强化、三提升”活动,通过强化制度建设、强化工作落实、强化示范监督,提升执法队伍素质、提升行政执法质量、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为行政执法行为戴上“紧箍咒”。 以保定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制发《关于开展重点领域行政执法专项检查的通知》,重点对执法机关进入企业执法检查的事由及频次、是否存在“任性执法、选择性执法、一刀切执法、运动式执法”现象、是否制定落实便企利企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检查。 与此同时,印发《乡镇(街道)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试行)》,对下放到乡镇(街道)的116项处罚事项结合法律、法规、规章的立、改、废情况,以及上级裁量基准变化情况进行了梳理,指导基层制定本乡镇(街道)裁量基准。 此外,按照自查、审核、汇总、检查四个阶段,市司法局在全市开展行政执法人员专项清理工作,共清理不合格持有行政执法证人员4033名,均依规定程序注销行政执法资格并收回行政执法证件,规范了行政执法证件管理。 多元化解涉企矛盾纠纷,助企纾困解难 市司法局紧紧围绕涉企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群体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充分发挥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工作的优势。对不适宜调解或者调解不成功的涉企矛盾纠纷,及时引导当事人通过诉讼等合法途径解决,最大限度预防涉企矛盾纠纷恶化升级。 截至目前,全市人民调解组织在涉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中调解成功118件,走访企业851家,排查矛盾纠纷78件,引导企业在法治化轨道上良性发展。同时,完善告知引导制度,对不适宜调解或者调解不成功的涉企矛盾纠纷,及时引导当事人通过诉讼等合法途径解决,最大限度预防涉企矛盾纠纷恶化升级。 优质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沃土。 今后,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将紧贴市场主体需求,打造更多专业化法律服务产品,推出更多务实管用举措,精准服务企业,为加快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效能治理、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更多法治保障。 |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