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力争更好;规模以上工业增长8.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城镇新增就业90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9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2%以上,黄河、大通河水质保持在Ⅱ类以上,湟水河出省断面水质达到Ⅲ类,节能降碳减排控制在国家规定目标以内;粮食总产量保持在50万吨以上。 1. 全力以赴优化现代化产业体系 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做大一产。各类农作物播种面积保持在20.9万公顷以上,特色优势作物播种面积保持在85%以上。健全种植养殖生产、精深加工、仓储物流、内外销售产业链条,持续擦亮高原、绿色、有机、富硒品牌,确保一产增长4.8%左右。 做强二产。推动铁合金、硅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个转企、小升规”扶持力度,确保二产增长8.3%左右,建筑业保持增长。加快整合全市数据资源资产,建设海东智慧城市大脑数据中台,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努力加大“东数西算”承接力度。 做活三产。有效落实消费服务保障,开展消费恢复提振行动,着力稳定住房消费、刺激文旅消费、发展服务消费,扶持假日、夜间和商圈经济,确保服务业增长5%左右。 2. 全力以赴扩大有效投资 不断强化高质量发展支撑 千方百计争取项目。抢抓产业“四地”建设、“双碳”双减、新能源、“东数西算”工程等重大机遇,聚焦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生态环保、社会治理等领域,谋划一批高质量项目。 主动出击引进项目。注重市县、园区一体化联动,定向招引战略国企、实力民企、行业头部企业。重点加快推进市委党校、民小公路核心区段连接线等39项基础设施项目。 3. 全力以赴加快产业“四地”建设 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效益 聚力打造全省支柱。加快脱毒马铃薯杂交油菜制繁种基地、牦牛藏羊“西繁东育”基地、供港菜薹生产和高原冷凉蔬菜基地建设,不断提升农业在全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中的海东分量。 主动承接全省布局。开工建设红狮、阿特斯等项目。加快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产能置换,推进海东氢油电超级能源中心等示范应用项目。 积极融入全省环线。差异化打造黄河上游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争取纳入“大美青海”旅游大环线。实施乡村旅游品牌提升工程。 4. 全力以赴协同推进大保护大治理 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 推进绿色发展。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草长制,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新一轮国土绿化,持续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巩固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成效。 推进循环发展。大力发展风、光、水等可再生可循环能源。加快推广清洁能源车辆,积极布局建设充电桩。推动乐都、平安“无废城市”建设。 5. 全力以赴实施科教创新发展战略 不断积蓄高质量发展动能 坚持大格局抓教育工作。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实施教育质量提升行动,优化各级各类学校布局,巩固提升“双减”成效,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推动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全覆盖。开工建设海东市第五中学,实施中小学“一校一品”特色工程,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坚持大情怀抓人才工作。“组团式”引进无锡市教育医疗、项目管理、园区运营、文旅策划等方面紧缺人才。 6. 全力以赴深化改革开放 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完成44家医疗机构DIP付费方式改革,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创新土地流转机制。 推动更高水平开放。推动中国(海东)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青海曹家堡保税物流中心等外向型经济平台发挥更大作用。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中欧班列等外向型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大幅增长。 7. 全力以赴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不断优化高质量发展空间 让城市更加精美。推进乐都北门等重点片区的城市更新,加快城市老旧小区和燃气、污水等地下管网改造,不断补齐公共设施短板。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040套、棚户区200套,全力抓好80项续建、11项新建房地产项目。 让乡村更加和美。稳妥推进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新建8000户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再建100个高原美丽乡村和1个美丽城镇。加快官哈公路官燕段等交通建设项目,新改建“四好农村路”300公里。 让城乡更加融合。把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建成具有地域特色的青海东部绿色生态宜居县城和兰西城市群合作共建样板城市,把互助土族自治县建成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先导区,把化隆回族自治县打造成滨河休闲度假旅游、拉面经济提档升级的黄河明珠精品城,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打造成黄河上游生态环境优美、民族特色浓郁的现代商贸和休闲度假旅游名城。 8. 全力以赴增进民生福祉 不断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推动高质量就业。大力实施河湟特色工匠培育工程,支持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推动拉面产业提档升级,培育壮大青绣、家政服务、高原电建等劳务品牌。 推进健康海东建设。深化综合医改,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做实做优县域医共体。推动市第一、第二人民医院创建三级医院,实施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通共享平台建设。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建设长城文化公园、县区全民健身中心等89个文体项目。加快提升城乡健身设施水平,积极谋划河湟大剧院、市体育公园、沿湟水河健身步道等项目。 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健全全民健身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努力构建“十五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 9. 全力以赴 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 守好民族团结生命线。着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建设,深化“十进”活动和社区“石榴籽家园”建设,巩固提升青藏高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成果,让“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更加深入人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健全完善应急指挥体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加快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步伐,守护好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深入推动“枫桥经验”海东化,进一步巩固信访工作“三无”县区成果。深化“八五”普法,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严惩违法犯罪,确保人民群众安全感更强。 |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