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和聚光点。2月12日,立达中学以一场精彩纷呈的教育教学微论坛拉开了新学期的序幕。语文、英语、化学、艺术等各学科教师聚焦全场景教学探索、项目化学习实践,立足深耕课堂、导师导育等教育教学主阵地展开“头脑风暴”。 语文组提出以大单元研习任务串联设计课堂,英语组主推建立学习共同体,化学组主张“课前课中课后”全学程共研共备……全场景教学探索主题探讨环节,教师们立足学科,结合教学实践,围绕教材研究、课程设计、课堂教学等展开讨论。 面对“理化双选”上海高考新变化,如何综合评价、合理指导学生做好规划,也成为教师们关注的焦点问题。物理教师王光宇认为,新高考形势下,在“分数”和“机会”两大要素间选取平衡点是学校和教师、家长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他说:“对于艺术特色学校而言,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可行性指导,为学生预设尽可能多的通道,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 除了全场景教学,项目化学习探讨也颇为亮眼。探讨中,基于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校椅设计实践探究、基于大概念的历史跨学科主题项目化学习实践、聚焦创作实践的学校品牌形象设计应用等学习项目,让教师们看到了真实问题驱动下综合性学习的可行性与优势所在。 以校椅设计实践探究为例,学生不仅要设计出一把既满足实际需求又蕴含学校文化特色的校椅样板,同时还要兼顾校椅批量生产的可能性、经济性与材料的环保性等。该项目化学习负责教师顾倩颖说,从确定项目选题、制定实施计划到进行设计,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学生将艺术、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知识充分融合起来。 微论坛上,部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还结合“全员导师制”,从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生涯向导、学业辅导等方面分享了各自的导育经验,并围绕导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展开讨论。专职心理教师李凯琦在发言中强调了与学生建立信任、温暖、支持的关系的重要性。数学教师向亚云建议学校成立导师信息库,形成双向选择机制,实现导师与学生精准匹配。 立达中学校长任丽菊介绍,近年来,在“双新”实施背景下,学校融合艺术教育与设计思维,以“导师导育”为实施路径,将持久理解和解决问题作为课程规划设计的首要目标和课程落实的主要途径,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新学期,学校将继续围绕培养“未来生活学习者”,深耕课堂、开发拓展全场景课程教学。 |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