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

大竹县2022年农业农村工作发展综述

2022-12-27 14:01:18 来源:网络

  作为达州“南大门”,大竹县有着悠久的农业发展史,苎麻、香椿、糯稻等农作物的栽种史更长达数百年。近年来,大竹县成功创建国家级制种大县,大竹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成功创建省五星级园区,“国礼”白茶被评为四川最具影响力茶叶单品,团坝镇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大竹县石河镇被评为省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一项项荣誉见证着大竹县农业农村工作的强力推进,体现着大竹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行稳致远。

  今年以来,大竹县依托竹、苎麻、糯稻、香椿、白茶“5+N”特色产业,打造百万亩特色产业基地,构建农产品百亿加工集群,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持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稳粮、保供、扩产增收,牢牢稳固粮食安全“压舱石”。

  “今年,大竹县全年粮食播面175万亩,产量62万吨,农业农村持续稳定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强力支撑。”对于大竹县农业农村的发展前景,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王小波信心十足。

  多措并举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

  A

  今年,在大竹县杨通乡春光村,村民徐大川成立的合作社流转土地4000余亩,建设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基地,其中有1000余亩是曾经的撂荒地。

  “去年,我从外面回到家乡,看到有些土质很好的地撂荒,觉得很可惜,就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建设种植基地,想着在用好撂荒地的同时,也带着乡亲们增收。”徐大川告诉记者,“此前,还担心亏损,回来后才了解到,政府出台了不少帮扶政策,不仅保障了所需种子、肥料、农药等物资,还积极协调土地流转等相关问题。”

  无独有偶,在大竹县文星镇方斗村,村党委书记朱海军带领村民开垦了50亩撂荒地用来补种晚秋蔬菜,在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时增厚集体“家底子”。“我们要利用好开垦出来的撂荒地和冬季闲耕地,只有将‘荒地’变‘绿地’,‘绿地’再换成人民币,村民的钱袋子才会鼓得越来越大,乡村振兴的劲头才会更足。”朱海军说。

  在大竹县相关政策支持引导下,一片片撂荒地正在农户手中变为致富良田。

  为做好撂荒地治理,全力保障粮食安全,今年,大竹县及时对效益低下、产品品质低劣的产业进行转型,改种粮油作物,遏制耕地撂荒发展势头,并通过项目建设推动市场主体参与撂荒地整治,以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全程托管等方式推动撂荒耕地规模化治理。该县还建立耕地撂荒治理责任分工制,相关单位定点联系乡镇(街道),点对点提供技术服务,从技术上保障撂荒地复耕复种。

  此外,大竹县还充分利用高标准农田、治理完成的撂荒地、常年玉米地等高效土地,盘活田埂、四边荒地等闲置土地,通过“一图一册”等相关措施,明确了全县扩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田8万亩,创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万亩高产示范区2个、千亩高产展示片4个、百亩高产攻关点6个,并组建了技术指导团队开展技术指导,发放相关种植技术手册,确保了技术到位。

  “今年,大竹县坚持‘粮猪安天下’,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将粮油稳产增产摆在首要位置,保障农产品供给,实施种业振兴,同时大力开展撂荒耕地整治、抗旱救灾、防虫减灾。目前,全县已完成撂荒地治理3.68万亩,腾退低质低效经济作物0.54万亩。”大竹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接下来,大竹县将加快粮油发展,坚持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防耕地“非农化”,遏制“非粮化”,加强撂荒耕地动态管控,抓好农业防灾减灾,持续推进国家级制种大县建设,全县粮食播面稳定在175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62万吨以上。

  现代农业体系加速构建

  B

  效智慧农业,建成数字农业平台16个。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成功申报绿色食品4个,无公害农产品1个。

  为适应农业现代化需求,大竹县全面落实农村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强化宅基地管理审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持续开展土地承包管理,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回头看”,强化农村“三资”管理,监督、指导村级农业农村事项公开,农村改革走深走实,实现农业产能提升、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隆冬时节,在大竹县月华镇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的器械停放院内,无人机、旋耕机、育秧机等各类农机设备齐全。该农事服务中心依托“龙头企业”四川东柳醪糟有限公司、省级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等辐射带动优势,专门为现代农业园区及周围农户提供机械化耕作服务。

  “育秧、插秧、耕田、收割、收购,农户们想要什么样的服务,服务中心都能提供。”农事服务中心负责人唐辉告诉记者。“今年,有的种植户就从种到收全程让我们‘托管’,平时只要做好田间管理就行,刨去成本,早稻每亩净利润有700元。”

  机械化助农、让利惠农的背后,离不开大竹县完善的糯稻产业链支撑。

  一直以来,大竹县糯稻产业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思路,通过“二产带一产促三产”,依托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聚力推动糯稻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在糯稻种植方面,大竹县大力推广“订单式”农业,引导公司与农户签订糯稻种植收购合同,公司免费向农户发放糯稻种子、免费进行糯稻种植技术培训,对农户种植的优质糯稻实施保护价和高于市场价收购措施,确保广大基地农户获得稳定、良好的收益。今年10月,大竹县醪糟产业再添生产线,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的速冻汤圆生产线,年综合产量将达5万吨,预计销售收入6亿元、利税0.5亿元,为大竹糯稻产业的发展注入新动能。

  今年,大竹县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6万亩。开展农机机电提灌站建设,狠抓农机化生产道路建设,加强农机服务能力,主要农作物机耕、播、收面积达228.4万亩,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68.8%。此外,大竹县还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创建,积极争取将大竹粮油园区纳入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储备库,扎实开展农业现代化。

  依托特色产业,大竹县还建成县级物流中心1个、冷藏库100余座,新发展糯稻2万亩,香椿品种改良1万亩,香椿远销加拿大。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4747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110家。强化智慧农业延链,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主线,大力发展“互联网 现代农业”,实现高

  化区域优势为发展“胜势”

  C

  10月,在大竹县高穴镇,村民们在当地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在田地里种植起秋洋芋和油菜。据了解,今年,围绕“坝区有种植、山区有养殖、村村有产业”的总体思路,高穴镇党委、政府因时、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晚秋生产增产增收潜力,并按照特色产业“1+5+N”发展体系,抓好白茶、藠头、柠檬、水稻制种、生态种养循环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蔬菜、中药材、养殖等特色产业,保障好粮食安全的同时又鼓足群众“钱袋子”。“我们积极转变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在鼓励农户流转土地给专合社和种粮大户进行规模化种植的同时,用好各类‘活资源’,吸引有技术、有实力、愿意到农村发展的‘金凤凰’投资兴业。目前,布局的特色产业发展带在全镇范围遍地开花,形成了促农增收的‘多点格局’。”高穴镇党委书记邹瑜军说。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也是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

  今年7月,重庆市梁平区、长寿区、垫江县和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达州市达川区、开江县齐聚大竹,借共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党政联席会第四次会议举办的契机,共谋发展之策、共叙合作之谊,聚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样板地。

  乘着建设明月山示范带的东风,大竹县立足区域优势,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思路,依托明月山秀美风光、优势资源、特色产业,与其余6个区、县、强化“产业融合、抱团入圈”,共同培育精品民宿、森林康养、绿色农业等生态产业;与梁平、开江、达川共同打造“千年良田示范区”,建设优质粮油保障基地、农副产品保供基地。

  此外,大竹县还印发了《大竹县2022年创建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项目建设实施方案》,重点打造8个乡镇(街道)33个村(社区),共计160余公里精品环线,以点带线、以线成面推动全域乡村振兴,统筹实施好公路沿线路口形象、景观规划、产业布局及人居环境优化整治,打造川东北丘陵地区乡村振兴样板。

  “接下来,大竹县将继续立足资源优势,打造‘5+N’特色产业体系,构建农产品百亿加工集群,扩大东汉醪糟、大竹白茶、大竹苎麻等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擦亮大竹农业产业‘金字招牌’。”据大竹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大竹县将积极组织参与中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强化农业产业延链,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合社、家庭农场,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

本网内容均采集自网络,如有问题请将投诉发送到邮箱18109522888@189.cn我们会及时处理!

版权所有:新潮资讯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13000000号